
香港水警和海關上周五(21日)在大嶼山搗破今年最大宗海上走私案,檢獲約值3700萬元貨品,包括電子零件、海味及化妝品等,當中更發現12隻名種狗,海關不排除有港人狗主在疫情下返內地居住後,為與留港愛犬相聚及避開檢疫,遂冒險以走私形式偷運狗隻往內地。
其實寵物主在內地,想與在香港的愛寵團聚,可以循正途運返內地。根據香港和內地的寵物跨境檢疫政策,只需符合「有電子晶片、打齊狂犬症疫苗、持有有效檢疫證書」再加上在關口現場檢疫合格,即可獲准帶進內地,但為何這些港人狗主仍要鋌而走險「光顧」走私客?
寵物艙位稀缺費用高昂
曾經在美國工作的陳先生(化名)告訴點新聞記者,自己在6月初時回國,其後想把飼養多年的寵物貓通過飛機寄艙的方式運回內地,但由於寵物寄艙服務的有氧艙位的十分稀缺,普通人很難搶到名額,無奈只能透過網上中介,用高額的費用,將愛寵經香港再轉運回內地。
陳先生表示,寵物在寄送回香港前,需要打齊狂犬症疫苗、植入寵物電子晶片、辦理國際健康證、入關許可等手續,中介公司則會負責預訂機票和寵物艙位,在香港會有專人接收寵物,再運往內地,所有費用均由寵物主人承擔。「以往整個流程只需要5000至10000元港幣即可,但由於疫情原因,機位減少而需求量卻大增,導致價格直接翻倍,現在整個流程下來約需20000元港幣。」
陳先生還說,「以往整個運送流程最多只需要兩天,但現時因為香港和內地口岸的隔離政策,只有極少數中介商願意提供陸運服務,導致愛寵在香港滯留了14天才被帶回內地,期間還需要尋找寄養場所,每天要再支付200港元的寄養費。」但陳先生表示,不知商家最後用何種方式將寵物從香港運返內地。
寵物回國產業鏈或存「灰色地帶」
記者在網購平台搜索「寵物回國」,發現有大量的商家提供該服務,許多商家都標榜自己有完整的指引和配套服務措施,寵物主人需支付相關的費用和提供有效證明,即可將愛寵運送回內地。大多數商家表示已經暫停內地與香港的寵物運輸服務,只有個別商家向記者表示,香港目前沒有可供寵物寄送回內地有氧機艙艙位,只能透過陸運的形式,將寵物用貨車運送至內地,再由內地機場通過正常的空運形式,將寵物運送到主人手中,但也有商家表示可以通過海運的形式,不過卻不願透露具體流程,當中或涉及「灰色地帶」。
過去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口岸檢疫措施嚴厲,陳先生的個案,或許只是「疫下寵物」漫漫回國路的「冰山一角」。許多寵物更是被主人棄養。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指出,今年4月至7月底協會一共接收逾120隻棄養動物,其中主人因經濟困難而棄養的個案,比去年同期比較明顯的上升。
走私寵物狗干犯「殘酷對待」可判囚
海關海域調查組指揮官張國賢此前表示,過往走私狗隻多從內地運到港,今次反其道而行,相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有港人狗主返回內地居住後,為避開14天的強制檢疫令,遂以走私形式將留港的愛犬運輸到內地團聚。

張國賢呼籲狗主用正常途徑運送,「好過你哋心愛寵物俾走私集團,喺架船、喺個海度飛來飛去,對(狗隻)心靈甚至健康都會有影響。」他指出,運送有晶片和已打防疫針的狗隻到內地,其實只要檢疫人員目測狗隻是安全及健康便可放行,若文件不齊全亦只需扣留檢疫30天,不用冒險。他強調,今次個案如證實狗主知情,不排除會對狗主作出檢控。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如主人需要運送狗隻至外地,必須嚴格遵照當地的檢疫措施和獲取相關證明,否則法律後果自負。根據《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任何人如利用過小或不適當的器具運送動物,導致動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一經定罪,可處罰款二十萬元及監禁三年。
(點新聞記者李斯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