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疫下長者代價慘痛 政策改革刻不容緩

文/陳鄧源

兩千多年中國人的傳統文化,都是秉承了孔子制禮訂樂的思想,百行以孝為先。可是,一場世紀疫症,奪去了約萬名長者的生命,死者沒有尊嚴的死去,家屬没有心理準備接受死亡的消息,甚至與自己的至親緣慳一面,終身愧疚。

香港的安老護老政策嚴重滯後,特別是第五波疫情下,突顯了不足和缺失,這令政府茅塞頓開,著手解決日積月累的問題。《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在5月13日刊憲,就院舍人手比例、住客人均樓面面積、制度、規定及罰則等進行革新,無疑是一個新開始。

政府要做好安老護老服務,除了需要一個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政策,亦需要其他政策及制度配合,有如產業政策、人力資源政策、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等等,缺一不可。然而,這次條例草案刊憲收緊了以往規定,令舊有的院舍需進行內部調整,如人手分配、院舍環境及管理等,但行業最重要的人手短缺問題仍未解決。

其實,人手問題說實在就是工資待遇問題,以今次疫情為例,政府包底提高照顧員待遇,便吸引數千人查詢,近千人報名;除工資外,加强職業培訓、加强行業專業性及認受性、增向上流階梯等,最後加入樂齡科技協助,都是吸引人入行的因素。此外,善用資歷架構以配合職業教育發展,才能相得益彰;增建現代化院舍,提高質量,特別是政府大型公共屋苑內應多預留空間,或在郊野公園邊陲地,或在北部都會區,或在大灣區內籌建安老院舍。

安老護老行業來到此刻,需大破大立,才有轉機。長者一生勞碌,為社會建設和發展,奉献終生,我們應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善待得以,安享晚年。

(作者為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主任)

相關報道:

來論 | 「基層醫療服務」守門長者健康

來論|疫情警鐘再起 各方需早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