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過了此村沒此店 蘇州過後冇艇搭

文/關品方
今天是毛澤東主席逝世45周年。1971年,他在會見基辛格時,重提1946年他和美國記者史特朗談話時最初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基辛格接過話頭說:「那是指我們,美國帝國主義」。周恩來亦加入調侃,三人着實就此戲謔一番,會談的友善氣氛藉此舖開。當年美國表面上如日中天,人皆景仰,怎會想到尼克松已在策劃訪問北京,並打算從越南撤軍?當年灣仔紅燈區,美國大兵橫行霸道,醉酒鬧事旁若無人,如今歷史早已翻篇,恍如隔世。誰能預計到1975年美軍從越南西貢撤離的狼狽情景,於46年後的今天竟在阿富汗喀布爾重演?美國帝國主義,不是紙老虎是什麼?
1970年5月20日,天安門50萬人集會,毛澤東發表聲明,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聲明全文不長,現在讀來仍振撼人心。5年後,美國從越南敗走。5.20聲明的中心思想,正正就是紙老虎的本質問題,當年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國是龐然大物,武裝到牙齒,怎會是紙紮的老虎?其實有雙重意義。第一,美國可以是真老虎,會咬死人的。第二,美國這隻老虎本質是紙紮的,如果人民敢於和它鬥爭,人民必勝。因為紙老虎代表軍火利益集團,志在搵食無正氣,錢財自可奪其志,虛有其表嚇唬人,勝利最終是平民。
最近有關前海合作區擴容充權,深化建設,引起輿論熱議,港人已有警醒。主旋律是香港特區要跟上形勢,否則過了此村沒此店,蘇州過後冇艇搭。習近平主席2017年7月1日在香港發表講話,就用上這句生動的廣東俗語。同樣是在4年前,大灣區概念正式提出。習主席當年早已提醒港人,如要趕及去蘇州參予到美景良辰的盛會,那就要趕快換船改道還來得及,否則時機稍縱即逝,錯過了將後悔莫及。港人自詡醒目,必定懂得怎樣做才對自己最有利。估計會有一部分冥頑不靈死腦筋的人,那就沒辦法,總有這麽一小批跟不上形勢,活在舊日足跡的人。如今4年過去,歷經黑暴動亂之後,香港有沒有大踏步趕上?坦白說,迄今為止,並未做到。是否已遲?希望不是。
本人在企業界的圈中朋友,有意見認為120多平方公里的前海合作區,今後幾年,勢將大興土木,針對港人住屋難的瓶頸,興建數百幢住宅大樓,讓港人以合理付得起的價格優先購買租賃,形成住宅片區街道群,容納30至50萬人。港人住前海,往返港九新界上班不是夢,何必要等10年後明日大嶼的畫餅?如果引進租購同權等措施,壓抑地產霸權,促進共同富裕,也許這是解決香港居住問題釜底抽薪的最佳方法。深圳早在10年前,十二五規劃(第12個五年計劃)早已設定一條快鐵綫,從前海直達九龍及金鐘,並以中環為終點站。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港人家住黃竹坑,到前海上班。下班時坐前海快鐵,20分鐘到金鍾,換乘再加10分鐘,就安坐到家中。
國際金融中心的寫字樓甲級商廈,時代不同了,有那麼多字要寫嗎?中環或會只剩得港資撐場,外資金融及相關服務貿易跨國公司在港的經營規模會不斷縮減,移往前海。中環客變身前海客,每天都要到前海找中資企業及財團「call客」,久而久之,倒不如乾脆把地區總部搬過去前海易辦事。
港人不能老是抱着香港本位的角度,因為前海勢將建立制度優勢,前海建設成為大灣區的心臟,成為大灣區新的中心環城片區,或許稱前海為大灣區新中環,更為直接了當。
大灣區發展以深圳為核心。深港地區融合,香港應攜手深圳借力重新出發,着眼經濟、科技和文化,幅射廣佛,珠澳,以至中山、東莞、江門、惠州和肇慶。香港順勢而行,應運而生,轉換角色「食住上」,正好順應新時代區域經濟帶的發展潮流,定位香港為深港地區的組成部分,深港協同,成為大灣區的核心動力之一,那就可以一舉兩得。一方面可以改變香港內部從體制、資源(尤其是土地)、市場(大集團在各行各業跡近寡頭壟斷)、貧富懸殊、樓價高企、劏房籠屋等長期以來一直困擾香港無法解決的老舊社會問題,另方面香港的深層次社會矛盾,例如通過在大灣區建設香港城並落實可攜帶福利,可以立竿見影徹底解決。這也許不是高薪厚祿的香港高層官僚傾向於保守怠政的選項。怎樣才能夠根治香港社會欠缺和諧氣氛的基本問題,讓年輕人看到亮麗前景,令香港長治久安,行穩致遠?期望香港能夠融入大灣區,整合資源(土地、科技、教育、醫療、資本、人才),拆牆鬆綁,釋放生產力和創造力。大灣區要能夠形成國際大都會城市集聚,經濟總量和綜合質量都要成為現代灣區經濟的典範。如許成就,將會舉世矚目,創出輝煌。香港特區,怎可缺席?應怎樣做,才不至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