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臨近暑假,許多學生會趁機投身職場累積社會經驗。警方日前舉行新聞發布會,講解網上求職騙案數字與趨勢,並且介紹最新犯案手法,向市民提出預防性建議。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許綺惠表示,科技罪案數字顯著上升,2025年1月至5月錄得13,438宗,較去年同期增加2.6%,損失金額亦飆升至25億港元,上升12.8%。科技罪案當中以網上求職騙案升幅尤為驚人,比去年增長92.1%,接近一倍,屬所有騙案類別之冠。

提及犯罪手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指,詐騙集團近期利用WhatsApp及Telegram等即時通訊軟件,隨機將市民拉入偽冒知名企業的群組,又會以「刷單員」、「點讚員」或「商品轉售員」等虛假職位招徠,誘使受害人執行簡單的限時任務,如截圖簽到或競爭搶單。當受害人收取小額佣金,放下戒心之後,騙徒會繼而要求投入資金,升級會員等級,謊稱可獲「全額退還本金加額外收益」。到最後階段,騙徒會以「信用額不足」等藉口拖延付款,甚至聯同多名成員捏造受害人「操作失誤觸發洗黑錢嫌疑」等罪名,脅迫對方繳交高額保證金。
警方還即時視像訪問騙案受害人,並由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作進一步剖析。陳女士(化名)現年50多歲,任職家庭主婦。她於2024年12月,被不明人士加入WhatsApp電商群組。騙徒以「刷單賺傭」為名,誘騙事主做任務,以獲得回佣。由於最初有少量回報,陳女士不疑有詐,以轉數快及櫃員機轉賬等方式,分了24次轉賬到指定戶口,累計損失超過230萬港元。胡展鵬形容,整個騙局利用精密的心理操控,犯罪手法非常成熟,市民需要警惕類似騙案。

警方提醒市民,當收到任何來歷不明的招聘短訊或聲稱「高薪筍工」的宣傳時,請立即用「防騙視伏器」,輸入可疑電話號碼、社交媒體賬號或相關網址查核風險,市民亦可隨時致電香港警察反詐騙協調中心24小時熱線「18222防騙易」要求專員協助分析。如遇職位名稱包含「刷單員」、「點讚員」、「下單員」等關鍵字眼,或僱主拒絕提供公司註冊資料、僅透過非官方社交賬號聯絡時,應視為詐騙警號,並立即終止接觸。
另外,警方亦建議公眾透過可信賴的求職平台尋找工作,並對任何標榜「無需學歷經驗卻提供異常優厚報酬」的招聘廣告保持警惕。警方強調正規註冊企業絕不會在僱傭合約生效前要求應徵者繳付資金,市民切勿向未經實體查證的招聘方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號碼、信用卡資料等個人資訊。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