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秉堅
近年,香港發生多宗涉及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倫常慘劇,社會各界更關注到照顧者問題,尤其在人口老化背景下,照顧者數目勢有增無減。為了更好地支援到照顧者,特區政府7月14日起推出新措施,當醫院管理局發現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的照顧者入院時,會通報社會福利署,後者會派員了解被照顧者是否需要暫託或派送食物等支援服務;計劃的好處,還在於兩者可以因而建立起「動態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對日後識別、支援低收入照顧者大有幫助。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就照顧者問題踏出了跨部門合作的重要一步,將來如果計劃再擴展,勢必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照顧者們。
根據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受訪時的說法,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政府會研究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資料庫,以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早介入支援。今日起,社署會與醫管局合作數據互通,發現有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的照顧者入院時,醫管局便通報社署。社署接獲通報後便會透過照顧者專線聯絡個案,或登門接觸被照顧者,了解其是否需要任何支援,例如是否需要食物等,可安排送餐,也可以立即為個案安排暫託服務。
另外,為了更全方位地支援照顧者,在未來一至兩個星期,在觀塘區和沙田區,會試行關愛隊上門探訪公屋單老和雙老住戶,數據顯示,現時全港有18萬個單老和雙老公屋住戶,但當中只有5%有聘用家傭,政府可為他們提供相關社福服務。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政府以至關愛隊的新措施,加強支援照顧者及長者的試行計劃具針對性,而透過跨部門方式建立服務對象資料庫,可以更精準支援隱蔽及有需要的長者戶,並可避免大海撈針式尋覓隱蔽長者及有需要長者戶。
以筆者投入社區服務的經驗看,要找出、識別以及支援照顧者,過程殊不容易,因為在欠缺數據、資料的情況下,社會各方有時可能在「出事故」時,才知道照顧者以及被照顧者的情況,如今特區政府推出新政策,可以主動識別到低收入的照顧者,在他們入院或住院時,社署可以主動向被照顧者提供暫託或膳食支援,照顧者可以安心養病,而這過程當中,更會建立起高風險照顧者的資料庫,以便日後提供更多服務。
相關計劃如果試行成功,絕對可以擴展至更大範圍,有議員就指出,醫院管理局未來亦可以在病人入院時,向他們詢問是否屬於家庭唯一的照顧者,並按需要轉介有關情況予特區政府跟進。筆者認為,除了以上方法可行,特區政府甚至可以考慮設立一個照顧者登記制度,如有照顧者認為自己可能需要社福服務等支援,可以在政府進行登記,進一步完善政府資料庫,當照顧者需要支援時,政府馬上就有資料並作出跟進。
更好地支援照顧者,需要一個上至政府、中至機構、下至社區人士的龐大網絡,在政府層面已經推出了不少措施支援照顧者,不同的社會、社福機構可以在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至於關愛隊,除了配合政府政策,在日常的服務工作中,亦可以更主動、敏銳地識別出需要支援的照顧者。筆者相信,社會各方都更為重視照顧者的處境以及福祉,不同的照顧者將會得到更好支援,同樣重要的是,照顧者不要因為「家庭事」而單打獨鬥,遇上困難,可以透過關愛隊或照顧者支援專線等求助,社會各持份者同舟共濟,一同解決生活難題。
(作者為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深水埗區議員、註冊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