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半年社融表現超預期 專家:有效信貸需求待激活

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從上半年金融數據看,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效果比較明顯。(點新聞記者李暢攝)

【點新聞報道】國新辦14日舉行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貨幣信貸政策執行及金融統計數據情況。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從上半年金融數據看,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效果比較明顯。上半年內地社融規模增量22.8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6.2%;同期,人民幣新增信貸12.92萬億元。分析指,上半年內地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得益於政府融資的提速,上半年社融增速顯著好於信貸增長,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待改善。為加強貨幣與財政政策之間的配合,進一步激活有效需求,下半年降準降息依然可期,且人民銀行會更注重發揮結構性政策工具效能。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受惠於政府融資提速影響,上半年社融增速顯著優於信貸增長,財政政策更大程度承擔「擴大內需」的任務,貨幣政策亦積極做好協調配合工作。鑒於短期信貸增速的明顯放緩,以及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獲充分解決,下半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需要改善。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短期一些月度信貸數據偏弱,可能與企業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有密切關係。社融方面,財政融資「前置」所推動的社融快速改善階段或趨於結束,「進入三季度,政府債凈融資基數持續處在高位,社融增速可能將趨於平穩」。

展望未來,連平相信,受政府投資擴張影響,下半年企業部門信貸需求將有較明顯的增長,居民部門信貸需求的增長或相對平穩,整體信貸需求有望迎來結構性改善,「預計今年全年將實現約20萬億元信貸增量,信貸餘額增速料接近8%」。他續稱,得益於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的托舉,下半年社融料續高速增長,全年有望實現約36萬億元的增量規模,社融存量增速或維持約8.7%。

貨幣政策方面,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提醒,下半年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中國出口或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疊加有效需求不足、實際融資成本仍較高等,中國貨幣政策料續適度寬鬆的總基調。她判斷,人民銀行料更注重提升價格水平、提振內需,加強與財政政策之間配合,「下半年存在1至2次降準降息的機會,9月和10月或是較佳的時間窗口期,且不排除國債買賣重啟的可能性」。

申萬宏源宏觀團隊預計,2025年內地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或約8.4%,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同比增速分別約3.9%和7.4%。趙偉補充說,人民銀行分別在上月6日和16日啟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通過保證流動性的充裕,加大對市場的呵護力度。未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下達,有望持續發揮貨幣政策「穩經濟」的效果,特別是考慮到其可用於補充項目資本金,均有助於保持社融與M2增速與內地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點新聞記者倪巍晨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內地上半年社融表現超預期 專家:有效信貸需求待激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