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近期,社會各界再討論起「軟對抗」的問題,有意見認為「軟對抗」十分「平常」,無須過分重視,但另一方意見則表明,如果不處理、不重視「軟對抗」,一直讓事情發酵,社會遲早會再出亂象。其實,只要我們冷靜、客觀地審視過去十多年發生在香港的事情,由非法「佔中」、旺角暴動再到黑暴運動,哪一次社會動盪,不是由「軟對抗」、煽動反對特區政府開始呢?若然,社會對「軟對抗」置之不理,隨之而來的,肯定就是一場「硬對抗」。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或者說白一點,香港極易成為外部勢力干預中國內政的「切入點」,在內外煽動下,之前很容易就會製造出社會亂象。例如,非法「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在2013年初提出「佔領中環」,聲稱行動是和平、理性以及非暴力,當時不少人不以為然,甚至表達支持,結果呢?結果就是香港的主要交通幹道、鬧市,被非法佔領了接近80日,市民生活受阻,期間亦不時出現暴力事件。
時間再往後推,發動旺角暴動的一干人,早在暴動前幾年,就開始鼓吹「港獨」,而且錯誤地揚言其煽動沒有違法,如果當初其不法思潮受到制止,往後亦不會有明顯襲警、破壞社會的旺角暴動。之後的黑暴運動,也不是一天就「爆出來」,開始由一小撮人反對政府,到之後部分人同警方正面衝突,最後則激發出震驚全球、為時超過一年的黑暴運動。
現時,香港國安法已經制定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亦已經進行了本地立法,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過程明顯,但是,社會仍有「軟對抗」跡象。相關跡象可以分為兩個面向,一個在海外發生,一個則在香港發生。例如,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通緝犯袁弓夷等人,早前就在海外進行了所謂「香港議會」選舉,但這個不合法、不合理的所謂選舉,聲稱是選出「港人代表」,但香港憲制上根本沒有「香港議會」,一班反政府、反中央人士在海外搞「議會」,意欲何為?
在本港,筆者認為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所舉出的例子甚有代表性,2022年底,香港女童芷希完成香港首宗跨境器官移植換心手術,本是兩地醫療合作的典範,卻成為了「軟對抗」的攻擊目標,有反對勢力趁機散布謠言,扭曲跨境器官捐贈機制,抹黑符合國際標準的移植工作,試圖動搖公眾信任,甚至故意以假名登記器官捐獻名冊,製造混亂。
事實上,類似盧寵茂舉出的例子,還發生在社會不同範疇,例如在經濟民生方面,網上有部分聲音,基本上就是每日「唱衰」、抹黑香港;在法治方面,部分人無視香港的安全以及秩序,但就不斷攻擊香港國安法以至香港法治體系;在政治方面,部分人則完全無視特區政府過去幾年所作的努力,而「努力地」每日在雞蛋裏挑骨頭,這種「軟對抗」風氣,也是對政府的工作凡事「說不」。
過去經驗清楚地告訴我們,「軟對抗」是發生亂象的前奏,如果不及時、適當地處理問題,可能還會有人煽動他人對抗政府甚至中央,社會不能因為自由所以對「軟對抗」問題放任不管。筆者認為,及時澄清不實言論、指控是一項工作;依法處理「軟對抗」,尤其是涉及違法煽動行為是另一項工作。同樣重要的是,面對青年、青少年、學生等,社會要繼續教導他們守法、愛國的重要,他們不少前輩,就是因為誤信了反對派政客而「違法達義」,最終破壞了社會安定,還賠上了一生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