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招人數增致競爭加劇 學友社勸考生選科保守啲

學友社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學文憑試放榜輔導服務及分析升學趨勢。(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點新聞報道】香港中學文憑試將於本周三(16日)放榜,每名考生於本周四至周六(17日至19日)會獲分配一個個人時段修改其聯招課程選擇,考生們可把握時間部署升學出路。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昨日表示,今年報考聯招人數較去年上升了一成,意味競爭加劇,建議學生可採用較為保守的策略,包括在Band A至少要有一個入學機會較高的選項,亦可考慮八大以外的課程,以防失手。有教大學者提醒,本港進修途徑多元,升學的「起點」不一定是大學科目,可以透過不同的課程逐步前行,又建議所有選擇都應在「興趣、技能、價值觀」中滿足至少一項,不宜因「水泡」心態作倉卒決定。

學友社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放榜輔導服務及分析升學趨勢。吳寶城指出,今年無論是日校考生及自修生,人數均較去年增加約一成,整體考生從5萬人增至約5.5萬人,參與大學聯招的人數亦從3.9萬人增至近4.3萬人,預計今年爭入大學的競爭將更激烈。

倡Band A選擇可「博前穩後」

為此,吳寶城建議考生應在Band A選擇中「博前穩後」,第三個選擇應揀選可達到其收生分數中位數以上的學科。考生亦可考慮八大以外的選項,像SSSDP(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或自資學位課程。他又提醒考生須密切關注考評局放榜前夕公布的成績統計數據,並參考各院校早前公布的預計收生分數,以及過往收生中位數等指標,針對不同分數區間制訂具體可行的升學方案。

家人暖心贈語 考生頓時釋懷

應屆考生譚淑燕昨日到場分享,她估計自己的文憑試分數約為18分至20分,擔心英文科成績或未能達到大學最低入學要求。她感嘆自文憑試結束後便陷入焦慮,家人見狀特意帶她外出用餐,席間一句「無論你讀咩科、做咩職業,你永遠都係我哋最好嘅囡囡,只要平平安安就得」的暖心話語,讓她頓時釋懷。

她分享自己作好兩手準備,除報讀了心儀的香港教育大學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及科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她亦有留意高級文憑課程的資訊,對升學路向已有清晰藍圖。

另一方面,多位香港教育大學的學者近日分享升學建議。教大心理學系副教授侯維佳建議考生的所有選擇,都應在「興趣、技能、價值觀」當中滿足至少一項。「倉卒滿足一時之快嘅選科壓力,有機會因選錯科或唔合適,導致面對長遠嘅壓力。」

學者:選科勿抱「水泡」心態

侯維佳提醒考生應遠離「救生圈」、「水泡」等心態,而要根據自身興趣和志願,有系統地為個人訂下未來的生涯目標,再規劃不同的可行路徑。

教大「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總監(學校)葉蔭榮表示,雖然不少家長的想法是「職業有分貴賤」,不過,未來的工作世界是貴賤難料,認為考生應以興趣志向先行,長遠才能成功。

在放榜得知成績後,部分考生或會變得迷茫,葉蔭榮建議考生應謹記原先計劃及興趣,不應受朋友、男/女朋友或親密戰友的決定而影響前程。

家長支援方面,教大社會學講座教授趙永佳提醒家長,可以給予子女實務與情感上的支持,實務支持包括幫忙整理最新升學資料,例如院校面試日期、收生要求等,亦可陪同子女到校諮詢,提示聯招改選截止時間等。

情感支持方面,趙永佳強調家長要保持正向溝通,多聆聽子女感受,避免把自身期望強加於子女,並要保持開放態度,提供情緒安全的交流空間,過程應以鼓勵和支持為主,避免批評或與他人比較。

(來源:香港文匯網)

相關閱讀:

青協最新調查顯示過半考生放榜壓力大 考生:DSE並非人生終點

DSE下周三放榜 甯漢豪:人生多選擇 非「一試定前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聯招人數增致競爭加劇 學友社勸考生選科保守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