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慧說法|只爭朝夕建北都 北環綫引入國標打通經絡

文/鄭久慧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坦途。」這首《水調歌頭·游泳》道出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華夏兒女建設祖國力拔山河的豪邁氣概。同樣的壯志豪情,也澎湃在歌曲《我的祖國》的經典唱詞裏——「為了開闢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通過深情的詠唱廣為流傳。

「基建先行」原則一直是發展新區的關鍵,喜見特區政府展現開天闢地的破局創新決心,本周二,特首同行政會議批准北環綫項目的首期財務安排,亦隨即與港鐵簽訂項目協議,全面落實北環綫建設的第一部分項目,以交通帶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如練武打通任督二脈般勢如破竹,北環綫勢將成為串聯北都多個新發展區的公共運輸骨幹!

北環綫在規劃中有多項突破,體現政府的施政魄力,期盼當局能在未來建設北都的工作中將這一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其一,政府貫徹「以結果為目標」,革命性引入國家鐵路標準(「國標」),力求全力推進北環綫工程進度。我國打造大型基建的能力早已震撼世界,素有「基建狂魔」之譽,且整體成本較香港更低,監督工作到位。引入「國標」有助革新本港建築業界的精神面貌,帶來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再者,我國鐵路工程工業突飛猛進是不爭事實,內地的高鐵網絡在全球規模最大,而各大城市也已覆蓋完善地鐵網,參建其他國家的鐵路早不是新鮮事,「國標」不只是世界標準,更早已領先國際!況且「國標」與「港標」對接容易,現行的內地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信號系統、地基設計標準基本上均適用於香港,只須微調。

其二,新規劃將北環綫主線和支線合併為單一項目,分兩階段進行,大大實現了工程提速提效,促進協同效益並節省成本,有望至少提早兩年至2034年實現主線及支線項目同步通車,無疑能全面配合北都內鐵路沿線發展,滿足新增人口的運輸需求,更能確保以北環綫的支線經洲頭站和河套站連接皇崗新口岸,助力灣區融合。

其三,精簡法律審批流程。特區政府展現跨部門靈活性,減省修例工作,直接由屋宇署透過《建築物條例》授權路政署成立專責小組,專責北環綫審批工作,毋須再經由屋宇署逐項審批才能落實工程,提升整體建造效率,避免超支及延誤。

其四,在公共財政緊絀的情況下,設扣減定額地價資助的融資方案,獲港鐵積極配合。本港自2000年以來,一直奉行「鐵路優先」的公共交通政策,以鐵路為骨幹,巴士、小巴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作為輔助。港鐵作為該政策的最大得益者,過往在多個車站上蓋的地產及商場業務獲得豐厚利潤。現時公共財政緊絀,當局難以像當年那樣,直接撥款興建南港島綫。港鐵展現承擔,全數支付約千億的北環綫工程費用,獲政府以「鐵路加物業」模式補貼。在第一部分項目,政府會向港鐵批出10幅共26公頃住宅及商業用地,亦將在總地價中扣除390.5億作為予港鐵的財務資助。港鐵早前確認委任在該公司服務廿多年的楊美珍為新任行政總裁,明年初履職。相信未來北環綫項目的工程細節將持續得到妥善落實。

其五,港鐵有豐富營運內地鐵路的經驗,例如,接駁港鐵落馬洲站、橫跨深圳福田及龍華兩區的深圳地鐵4號線的營運權已交由港鐵負責15年之久,每年運量逾兩億人次,是港人北上、內地遊客來港、甚至無數海內外旅客踏入國門的常用通路。未來的北環綫同樣涉跨境元素,引入「國標」因地制宜地與「港標」相結合,不僅是工程技術層面的融合,亦將帶來鐵路營運優勢上的猛進,未來定能樹立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客運新IP!

相關閱讀:

久慧說法|優化新型工業化補貼模式 讓資金留在香港

久慧說法|踏實檢討及披露研發往績 速建本港AI成果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只爭朝夕建北都 北環綫引入國標打通經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