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點ESG|不玩概念!研學團直擊香港三大機構的ESG硬核操作

【點新聞報道】當金融的脈搏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度融合,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傳統的能源公司有沒有可能成為減碳的先行者?昨日(10日),由香港國際ESG研究院主辦的學生研學團,圓滿結束了對本港金融機構及能源公司的深度參訪之旅。

昨天的活動以「金融機構及能源公司血脈中的ESG基因」為核心命題,旨在透過實地考察中國銀行(香港)行史館、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為青年學子提供理解ESG落地實踐的立體樣本,深入揭示歷史傳承、貨幣治理與企業轉型如何共同構建可持續發展金融生態。

歷史深處的ESG回響:中國銀行(香港)的責任金融足跡

研學團的首站是中國銀行(香港)行史館,這裏不僅是香港金融史的縮影,更是責任金融理念演進的見證。通過珍貴的館藏史料,學員們追溯了中銀(香港)在香港經濟騰飛中的關鍵角色,並深刻理解到其將社會責任內化為發展基因的百年堅守。從戰火紛飛年代的貨幣穩定器,到回歸後積極投身綠色基建,中銀(香港)的每一步都與社會福祉緊密相連,這正是ESG「治理(G)」維度在歷史長河中的生動體現。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早在2007年,中銀(香港)便前瞻性地發行了亞太區首筆綠色債券,將環境保護(E)融入資本運作的核心,此舉不僅彰顯了其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先驅地位,更為香港建設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研學團首站:中國銀行(香港)行史館。

貨幣治理的綠色智慧: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創新實踐

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研學團不僅領略了其作為貨幣體系守護者的宏偉使命——管理外匯基金、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維護銀行體系與貨幣穩定,更被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創新思維所折服。金管局推出的「流動硬幣收集計劃」成為本次參訪的一大亮點。該計劃通過遍布全港的600個收集點,高效回收並循環利用小額硬幣,在過去五年中成功減少了超過3億枚新幣的鑄造。這一舉措不僅顯著降低了金屬開採對環境的影響和能源消耗,更提升了社會資源的循環利用效率,體現了對社會責任的深度關懷。這項榮獲國際貨幣事務協會創新大獎的實踐,無疑為全球中央銀行在推動綠色治理方面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典範模式,展現了監管機構如何通過制度創新,實現環境與社會效益的協同增效。

研學團參觀香港金融管理局。

能源巨頭的ESG轉型樣本:香港中華煤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研學團的最後一站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學員們在此親身體驗了覆蓋全港的智能供氣網絡,並對中華煤氣自主研發的多項專利技術讚嘆不已。中華煤氣助理環境、社會及管治經理程哲軒以《香港中華煤氣ESG探索之行》為題,深入剖析了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能源企業如何實現從傳統燃氣供應商向零碳能源生態構建者的華麗轉型。在環境(E)維度,公司積極投資氫能項目,致力於降低碳排放強度;在社會(S)維度,通過「燃氣安全大使」社區計劃,普及安全知識,回饋社會;在治理(G)維度,建立了由董事會直接領導的ESG目標追蹤機制,確保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地。中華煤氣在ESG領域的卓越表現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連續五年蟬聯MSCI ESG評級全球同業首位,並榮獲亞洲企業管治年度ESG領袖獎等殊榮,充分證明了ESG戰略是驅動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

中華煤氣助理環境、社會及管治經理程哲軒發表了主題為《香港中華煤氣ESG探索之行》的演講。
中華煤氣助理環境、社會及管治經理程哲軒為研學團進行講解。

融會貫通:香港金融ESG的立體圖景與未來展望

此次研學活動為青年學子構建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ESG理解框架。學員們普遍表示,此次參訪讓他們深刻認識到,ESG並非僅僅是企業或機構的評估標準,它更是一個貫穿金融體系、驅動商業文明向更高層次演進的核心操作系統。香港國際ESG研究院強調,無論是硬幣回收計劃所帶來的資源節約,還是傳統煤氣表具升級為碳排放監測終端,都清晰地昭示着,香港的金融基礎設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可持續發展進程哲軒,共同書寫着這座國際金融中心在ESG領域的創新答卷,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香港智慧。

(點新聞記者張雨辰、張熠然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易點ESG|不玩概念!研學團直擊香港三大機構的ESG硬核操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