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曾興隆
政府近日公布北環綫主線及支線項目將於2034年同步開通,並與港鐵就北環綫發展第一部分正式簽訂項目協議,以立即啟動北環綫的工程,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基建計劃啟動。有意見認為,這一決策展現了政府敢於擺脫舊有工作模式的決心,讓北環綫的建設從口號、理念變為具體行動,向市民承諾了加快落實北環綫的願景,更體現了政府對未來的擔當云云。的確,如若北環綫建設真的能做到「破格提速」,這便不僅是在為過去「追落後」,更是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強力推進。
回顧歷史,早在2014年,政府已經在《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正式確定了興建北環綫的計劃,原先預計最理想是在2018年動工、2023年通車。然而,由於當時未落實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綱要,北環綫的施工一再因為港鐵面臨眾多項目的推進而被拖延。港鐵在策略中要同時推進北環綫、東涌西延綫、屯門南延綫等多達七個鐵路項目,導致其無法集中資源於北環綫的建設。這一延誤不僅影響了基建進度,更對整體城市發展造成了阻礙。
毋庸置疑,北部都會區在香港的經濟發展中扮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市民對於居住空間和交通便捷性的需求日益增長。北環綫的建設,不僅是一個交通項目,更是一個牽動着新田科技城、元朗南及牛潭尾等多個新發展區未來發展的戰略工程。因而,利用鐵路基建「打前鋒」,加速推進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已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關鍵任務。
政府此次決定同步開通主線與支線,可說是破天荒之舉,且更引入與內地相似的建造標準,提高施工效率。這一變革性的舉措,揭示政府似乎正在以最實際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推進基建建設,以確保北環綫能夠及早通車,助力香港的整體發展。
推進北環綫建設,不僅僅是為了縮短工程時限和降低建設成本,從而提升交通連接,更是關於如何全面影響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根據過去的城市發展經驗,鐵路基建往往會帶動沿線地區的土地規劃及開發,提升土地價值,優化土地利用,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除了發展由古洞、經新田、牛潭尾連接現時的錦上路站外,同步發展北環綫支線,即皇崗口岸站、河套站及新田科技城所在的洲頭站,可令這些重點新發展區基建先行外,更可透過鐵路連接加速與皇崗口岸的對接,便利跨境活動,因此支線是與主線並駕齊進,是有利於北部都會區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北環綫通車後,北部都會區的交通便利性將顯著提升,有利吸引更多的投資與商業活動,特別是在鐵路沿線的地區,將成為商業和工業發展的新熱點。這不僅能促進當地經濟增長,更能促進全港的均衡發展,讓更多居民受惠。此外,北環綫的開通還將減少各發展區居民的通勤時間,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提升生活便利性與工作效率。同時,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對社區的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有着重要的意義。交通便利的地區不僅能促進人員流動,還將帶來文化與商業的交融,形成更加多元和富有活力的社會環境。
北環綫的建設象徵着政府具備迅速應對挑戰的能力及決心,尤其在基建政策上的破格創新,無疑將為香港提供一個更加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如今,政府需要繼續加快步伐,讓市民共同期待北環綫在2034年如期通車的那一天。在這條新的交通動脈上,市民均希望香港成功點燃新引擎,全力拚經濟謀發展。
(作者為北區區議員、註冊社工、香港龍華青年總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