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閱分享|《城南舊事》 閱讀報告

文/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2A徐靖宥

不願長大的人,總是在瞬間長大。

童年,對大多數人來說,本應是一段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時光。然而,對於林英子而言,她的童年卻好像並非如此。她的童年,幾乎是由不同的離別組合而成。作為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城南舊事》以細膩真實又帶有一絲悲哀的筆觸來描繪英子的童年生活。

由惠安館的故事開始,我們跟隨小英子的腳步穿梭於胡同與院落,當小英子表現出對秀貞這個「瘋女人」的親近與不解,恰恰反映了這個孩子好奇的天性。而大人只認為秀貞是個丟失孩子的可悲女性,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悲劇。名叫妞兒的小女孩,本應是活潑的女孩,卻因養父母的責駡變成了沉默寡言的孩子,最後看到親生母親「瘋女人」後,母女倆抱頭痛哭,可最後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我們不僅目睹一個女孩的成長歷程,更見證了英子面對失去朋友的過程。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一代又一代讀者,正是因為它超越了單純的懷舊,更呈現了人的純真本性。

在童年敘事中,那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眼中的世界︰駱駝隊、胡同裏的叫賣聲、四合院裏的日常生活,無不散發着童趣的光暈。然而在敘事的縫隙間,這種童年視角與成人思想的交織,呈現了一種獨特的文筆:既保留了童年感知世界的樂趣,又注入了歲月沉澱後的無奈與悲哀。

林海音通過對人物、場景的處理,完成了對個人歷史的詮釋。瘋女人秀貞、可憐的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偷竊的小偷、被迫離開的宋媽,這些人物在現實中可能只是童年模糊的背景,但在作品中卻成為道德與情感教育的載體。在《我們看海去》一章中,小英子與小偷的對話充滿了象徵意義:那個關於好人與壞人的天真提問,究竟什麼才是正確,什麼才是錯誤,某些時候,有些事也是迫不得已的。這都讓讀者不得不沉思良久。

《城南舊事》中的五個故事看似平淡,實則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成長軌跡。每個讀者都能在小英子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或在那些邊緣人物的命運中看到人性的複雜。

英子從《惠安館》中初次接觸成人世界的複雜,到《爸爸的花兒落了》直接面對死亡的殘酷,小英子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心理跨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故事大多圍繞「失去」展開,失去童真、失去朋友,甚至失去親情。當作者讓文字中的小英子經歷這些成長陣痛時,何嘗不是讓我們對某些事釋懷呢?當小英子默念「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時,這簡單的一句話承載了成長的全部重量,那份被迫成熟的無奈,正是打動我的關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喜閱分享|《城南舊事》 閱讀報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