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韓國首爾與仁川地區近日遭遇「愛情蟲」(Plecia longiforceps)大規模聚集,尤其在仁川桂陽山一帶,數以萬計的黑色飛蟲密密麻麻地出現在步道與觀景平台,牠們甚至會停留在人類的皮膚和衣物上,讓登山民眾措手不及。網上流傳的影片顯示,成群飛蟲幾乎遮蔽視線,不少人戴上雨衣、口罩甚至護目鏡登山,當地也因而一度暫停部分登山路線。
「愛情蟲」得名於其雌雄相連飛行的獨特交配方式,屬於雙翅目長鋏毛蚋科,成蟲壽命極短,雄蟲約三至四天,雌蟲則約可活一周。這類昆蟲原生於中國南部、台灣與琉球群島,2022年首次在韓國被正式鑒定。據生態學者分析,因氣候變遷與城市熱島效應等環境因素,牠們逐步擴散至朝鮮半島,並在今年夏季快速繁殖。
儘管「愛情蟲」造成民眾極大不便,專家呼籲大眾理性應對。這些昆蟲並不會叮咬或傳播疾病,屬於無害甚至有益的物種。牠們的幼蟲能分解有機腐殖質,有助於土壤養分循環;成蟲則有授粉能力,是都市生態中重要的一環。韓國昆蟲學者指出,密集出現雖屬「生態異象」,但亦反映出氣候改變對區域生物多樣性與動態的深遠影響。
為應對此波生物浪潮,首爾與仁川市政府聯合發出聲明,呼籲居民避免使用殺蟲劑,以免造成環境與人體健康傷害。官方建議改以灑水、掃除、設置黏蟲板與黃光燈等方式環保處理,同時呼籲民眾在戶外穿深色衣物、避免使用強光,降低吸引昆蟲的可能性。
目前地方政府已加強公共場所的清潔頻率,並在熱門景點設立指示牌與提供防護建議,預計愛情蟲的群聚現象將在7月中旬逐漸消退,將不影響中長期觀光活動。
桂陽山「愛情蟲」事件引發民眾對城市與自然共存的深刻反思,許多市民也在網上分享觀察與心得,部分昆蟲愛好者更前往現場記錄拍攝。官方與學界一致呼籲,以生態保育視角看待此次現象,建立與自然共處的韌性城市思維。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