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香港銅鑼灣利舞台廣場,小龍坎首家門店於今年6月正式開業,主打「沸騰中國味道」。開業當日,排隊人潮與社交媒體熱度同步升溫,但品牌內地頻發的食品安全醜聞,卻讓這場「火鍋盛宴」蒙上ESG陰影。
2025年3月,湖北漢川小龍坎門店被曝回收顧客剩菜二次銷售、使用過期結塊調味粉,並存在清潔桶混用等衞生問題。漢川市監局立案調查後,涉事門店被勒令停業。此前,長春、南昌、哈爾濱等地加盟店因老油循環、地溝油等問題多次登上熱搜;2024年北京通州店更因「剩鍋底端給顧客」被消費者投訴。連續食安事件不僅重創品牌聲譽,也暴露其加盟模式下供應鏈管控、員工培訓及門店稽核的治理漏洞。
就在內地信任危機持續發酵之際,小龍坎在香港開設銅鑼灣首店,進一步拓展其已覆蓋18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版圖。食品安全是ESG「社會」維度的核心指標,品牌若無法提供可驗證的整改與可持續承諾,僅靠營銷話術難以重建信任。小龍坎眉山智慧工廠已上線「一物一碼」追溯系統,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底料生產及廢油回收記錄,但香港門店是否接入同一平台尚未公開,也未披露任何能耗或廚餘數據。要兌現ESG承諾,小龍坎應首先公開全國門店360度監控接入率及違規處理結果,兌現總部24小時監管承諾;其次將現有追溯系統接入香港門店並公開食材來源與廢油去向;同時盡快披露眉山工廠及香港門店的ISO 22000、HACCP認證進展;最後還要發布能耗、廚餘回收等環境數據,讓社會責任看得見、算得清。唯有將上述措施轉化為可量化、可驗證的ESG成果,小龍坎才能真正彌合內地食安裂痕與海外擴張之間的信任鴻溝。
小龍坎銅鑼灣首店開業,既是品牌復甦的窗口,也是ESG轉型的試金石。若繼續將ESG停留在口號,內地食安危機將如影隨形;唯有以香港為支點,建立全球統一的食品安全與可持續標準,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與資本市場的長期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