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公布的「對等關稅」暫緩限期逼近,但多個重要貿易夥伴在與美方談判中立場強硬,令談判進展緩慢。據路透社報道,印度上周五(7月4日)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由於美國對汽車及零件加徵的關稅衝擊印度出口,印度計劃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
根據印度方面的聲明,美國對上述產品加徵25%關稅,將影響印度價值28.9億美元(約226.8億港元)的出口貿易,美方此項關稅的稅款將達7.25億美元(約56.9億港元),印度將對「原產於美國的產品徵收等額關稅」,但未具體說明擬加徵關稅的稅率及產品類別。
拒美開放農業乳製品市場要求
自從美國與印度開始貿易談判以來,兩國官員一直宣稱印度或成為「首批與美達成協議的國家」,但談判很快便陷入僵局,遲遲沒有取得進展。
7月9日是美國暫停徵收「對等關稅」90天的截止日期,若印度未能在期限前與美達成貿易協議,將面臨26%關稅。
印度貿易部長戈亞爾上周五表示,印度將根據國家利益進行貿易協議談判,不受美方所謂的最後期限約束。印度已表態願意削減對美國的高額關稅,但未應允美方關於開放農業和乳製品市場的要求。印度財長西塔拉曼早前稱,印度希望與美國達成「大、好、美」的貿易協議,但農業和乳製品是談判中的兩條「紅線」。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去年印度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約1,290億美元(約1萬億港元),美國對印度的貿易逆差為457億美元(約3,587億港元)。今年4月至5月,印度對美出口從去年同期的141.7億美元(約1,112億港元)增至172.5億美元(約1,354億港元)。
歐盟尋求維持一成關稅持續談判
美國與歐盟的貿易談判同樣陷入僵局。歐盟外交官員上周五稱,歐盟談判代表未能在美歐貿易談判中取得突破,其中一名外交官員更形容談判前景黯淡。
歐盟方面表示,美方在談判中威脅對進口的歐盟農產品徵收17%關稅,相關談判將持續至周末,歐盟尋求美國在周三暫緩「對等關稅」措施結束後,繼續維持現時一成關稅,之後再繼續談判。據悉歐盟的第二輪反制措施規模,已從最初的950億歐元(約8,780億港元)縮減至720億歐元(約6,654億港元)。有白宮官員說,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並對雙方短期內達成協議感到樂觀。
特朗普上周五表示,他已簽署致12個國家的貿易信函,概述這些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將面臨的關稅水平,這些信函將於周一發出。他拒絕透露被送信件國家的名稱,只稱每封信件對應的關稅和金額都不同。
(來源:香港文匯報A18:國際 2025/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