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鴻星中菜最後一間位於旺角新世紀廣場的酒樓周三(2日)宣布結業,意味有30多年歷史的鴻星全線結業。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5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表示,至今收到約50名鴻星海鮮酒家員工求助,涉及的欠薪及遣散費等約800萬元,勞工處正聯絡鴻星履行僱主責任,如果有能力支付一定要支付款項、(員工)薪金及所有費用,如果僱主真的沒辦法,無力償還,將動用破欠基金先幫助工友。
就大班麵包西餅的個案,孫玉菡指出,勞工處同事正協助受影響工友通過破欠基金取回被拖欠的薪金、代通知金及未放假期薪酬等,若有拖欠遣散費,亦可通過這途徑申領。他稱,破欠基金現時有72億元盈餘,非常穩健,該基金是業界多年來儲下的金錢、類似購買保險,並非公帑。
另外,本港3月至5月失業率升至3.5%,為近兩年半新高。孫玉菡說,本港經濟處於轉型期,建造、零售及飲食業界等面對困難,失業率稍微上升,但仍與過去20年的平均數相若。他又說,勞工處會協助餐飲界失業員工求職,亦強調輸入外勞政策會優先確保本地員工就業,目前外勞只佔總勞動人口約1%,沒有造成顯著影響。
輸入外勞方面,孫玉菡表示,就聘用輸入勞工企業的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人手比例不得多於二比一這規定,確是以整間公司總人數計算,不僅限於大企業,所有申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企業均按這標準處理。這不是新安排,原有補充勞工計劃下的人手比例亦是按這規定來做;企業無法濫用,機制下的兩名本地僱員指的是長工,長工有清晰定義,即每星期工時須達35小時或以上,短工、兼職工及散工不會計算在內。
他稱,明白大家關心輸入外勞,但外勞只佔整體勞動人口1%,不應該有顯著影響,相關政策的原則是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亦已在上月中推出優化措施。
而為本地僱員設置的投訴專線,上半年有126宗涉及請外勞解僱本地員工的投訴,他說,其中88宗在上月錄得,情況若屬實,會對相關僱主實施行政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