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提優秀教師「三個期許」 8名師分享教學課程創新

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致力建立專業高質的教師團隊。(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報道】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24/2025)頒獎典禮今日(4日)在政府總部舉行。本屆卓越教育獎涵蓋三個主題,分別是「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數學教育學習領域」、「價值觀教育」,行政長官李家超頒發「新秀教師獎」和「創新教育獎」及「卓越教學獎」,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頒發嘉許狀。

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致力建立專業高質的教師團隊,提升香港的「學與教育」環境,特區政府超過20年來一直透過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表彰在學科知識、教學方法、專業精神等方面表現精益求精的教師,為教育界樹立榜樣。

李家超指出,專業教育工作者是香港人才高度建設的工程師,將知識、智慧、德行薪火相傳。他提出對優秀教師的三個期許,一是心繫家國,培養愛國愛港的接班人;二是德才兼備,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三是要變革創新,與時俱進,善用科技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督導委員會主席葉禮德表示,各位獲獎老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超卓的教學能力,善用多元的學與教策略,並結合創新科技和電子學習工具,成功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高度互動的學習氣氛,啟發學生力求上進,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獲獎教師重視教學與課程的創新

榮獲獎項的8位老師。(點新聞實習記者梁譯尹攝)

榮獲獎項的8位老師在分享獲獎心得及教育經驗時,都提到在各自教育領域中的教學和課程創新之處。英華書院的甄沃奇老師積極推動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文言小組研習,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文言文的探究與練習,激發內在興趣,提升他們的文學及文化素養。他指出,學生們會將自己的練習成果通過筆記、簡報等形式分享,從而帶動到全體同學一起參與,形成文言學習的良好氛圍。

張炳傑與甄沃奇。(點新聞實習記者梁譯尹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的張炳傑老師表示,學校致力支持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通過完善課程設計、配套資源等提升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能力和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在教學方面,學校實施跨級分組教育,課堂以全中文施教;而課本設計方面則不斷吸取畢業生的反饋進行創新,同時運用繪本的形式,讓非華語學生在圖畫中學習,提升他們讀寫中文的積極性。

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學的彭可兒老師堅持「由心出發,多元培育」的教學理念,她強調數學的教學並非只有公式。課堂上,她會設計不同的實踐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也會使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獲取豐富體驗。她希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在生活實踐中使用數學知識,同時她也會使用「一題多解」、「開放題」等方式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回顧所學。

九龍婦女福利會李炳紀念學校的陳嘉敏也是一名數學老師,她的教學新方式是運用數學建模,將現實情境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把已有知識學以致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認識學習數學的意義,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為未來發展作好準備。

陳嘉敏、彭可兒與羅秀玲。(點新聞實習記者梁譯尹攝)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的羅秀玲老師表示,學校致力於全面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以全校參與的模式和規劃整全的課程,讓學生在全學科中學習到優良品德和文化。一方面,學生可以透過到其他的合作學校參與交流活動,感受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同時接受國民和國家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學校也將國民和國家安全教育延伸到人文科、中國語文科等課程內容上,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的羅天亮老師以遊戲學習與創意思維去發掘學生的潛能,認為老師要「懂學生」,寓教於樂。他從兩個方向將遊戲與學習結合,在實體教育中,他會在課堂上設計許多小遊戲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而虛擬層面,他運用AI設計獨特的動漫角色,並製作相關的教學短片,讓學生從中更輕鬆、容易地學習到基本知識。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的林晃生老師同樣強調以創新思維教學,他在課堂前後均運用AI製作影片,讓學生「混合式學習」,同時運用大數據評估學生的表現,根據數據庫的反饋去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每個學生發揮出自己的長處。他續指,平時也會帶領學生參加許多國際賽事,「比起結果,比賽的過程更重要,要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

羅天亮、林晃生與袁佩兒。(點新聞實習記者梁譯尹攝)

匡智張玉瓊晨輝學校的袁佩兒老師是第3次獲獎,她表示,因學校裏智障自閉症學生之間差異大,所以教師需要不斷進行課程的創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在同理心課程的設計上,學校整合新興科技優化教學策略,教師會利用科技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並通過數據化分析讓學生找到自己學習的最佳狀態和適合的學習方法,例如「寵物計劃」、拍攝短片等。

(點新聞實習記者梁譯尹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李家超提優秀教師「三個期許」 8名師分享教學課程創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