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對於在河南洛陽做小生意的謝建軍來說,1997年的7月1日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香港歷盡滄桑回歸祖國,二是他的兒子出生了。
為了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謝建軍為兒子取了一個具有意義的名字:謝回歸。
28年後的7月1日,海軍上尉謝回歸跟隨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踏上訪問香港的航程。
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經中央軍委批准,由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7月1日從三亞某軍港解纜起錨,7月3日至7日到訪香港。
這是7個月以來海軍艦艇第三次訪問香港,也是山東艦、延安艦和湛江艦首次訪問香港。就在一周前,謝回歸和戰友們還在西太平洋某海域,與遼寧艦組成雙航母編隊開展實戰化演練,僅靠港補給幾天,又踏上了航程。

3日上午8時許,編隊緩緩駛入維多利亞灣,身着白色軍裝的山東艦官兵在飛行甲板上擺出了「國安家好」的字樣,向香港同胞送去海軍特色的祝福。特區政府和駐港部隊的直升機臨空伴飛,兩艘特區紅色消防船的水炮噴出水門,為祖國的軍艦洗塵。
「來了!看到了!」在數碼港海濱公園等待的人群沸騰起來,他們指向遼闊海面上破浪前行的「巨無霸」,目光中難掩激動。人群中,頭髮花白的黃祺國格外引人注目——他手持望遠鏡,正專注地向海上眺望。
黃祺國曾是一名領港員,在海上工作了50年,黃祺國為成百上千條外國船舶引水領航。退休7年的他,對船舶依然懷有深厚的情感。「山東艦很厲害,能親眼看到很幸運。」黃祺國說,沒有搶到登艦參觀的名額,他便決定驅車前來,在岸邊一睹艦艇編隊的風采。

攝影愛好者姜先生清早6時許便爬上玉桂山,只為搶佔一個能拍到艦艇編隊的高點。「從東博寮海峽進港時,整個編隊浩浩蕩蕩開進來,遠遠看到就很震撼。」
姜先生居住在深圳,這次是特意來到香港。「山東艦是我們的國產航母,艦載機具備很強實戰能力。」他聽聞不少朋友從北京、上海等地專程前來,「深圳這麼近,怎麼能錯過?」
近了,近了,東方之珠的輪廓逐漸清晰。約700名海軍官兵分區列隊,站立舷旁,向前來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二級軍士長齊正坤給區隊的年輕人介紹:這是金紫荊廣場,這是香港第一高樓環球貿易廣場,那是中環,遠處的制高點是太平山。
2017年7月11日,齊正坤曾跟隨航空母艦遼寧艦到訪香港,除了接待香港市民上艦參觀,他也上岸轉了轉,午餐就在中環的商場裏吃了一碗雲吞面。「端上來才知道雲吞面就是一半的餛飩,一半的麵條。」齊正坤說。
按照計劃,山東艦、延安艦在維多利亞灣西錨地錨泊,湛江艦、運城艦靠泊昂船洲軍營碼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親臨昂船洲軍營碼頭迎接,軍民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旗、軍旗和孩子們手中的香港特區區旗同時在軍港碼頭飄揚。

漢華學校的孩子們被安排在第一批上艦的隊列裏,這讓師生們都很興奮。「我們是香港有名的愛國學校,從1945年建校開始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帶隊老師介紹說。
香島中學學生龔翰飛更興奮,「我媽媽是運城人,我也是運城人,我今天要參觀的是運城艦。」香島中學把登艦參觀的名額獎勵給各年級品學兼優的學生,每班2到3個名額。
下午5時許,李家超和特區政府各部門官員,中央港澳辦、中央駐港駐澳機構、南部戰區、駐香港部隊、駐澳門部隊代表登上山東艦。山東艦值更士兵吹響海軍笛。寬敞的飛行甲板上,12架殲-15型艦載戰鬥機和直-18、直-9型艦載直升機排列整齊。接下來的幾天,香港市民有機會登上山東艦,與這些國產艦載戰鬥機、直升機合影打卡,還可以在機庫中親手觸摸系列現役輕武器。

山東艦寬敞的機庫裏已掛起滿旗,搭建起甲板招待會的舞台——掛滿旗、舉行甲板招待會是世界各國海軍歡迎貴賓時的通用國際禮儀。招待會上,由各種航母飛行手勢集合改編的舞蹈《艦證·17說》,海軍陸戰隊員的擒拿格鬥表演和山東中樂表演藝術家的經典曲目演奏,民族特色濃郁,兵味海味十足。
此時的香港,夜幕已經降臨,海面上倒映的霓虹光影映着香港的繁華,威武的軍艦輪廓講述着人民軍隊的強大。二級上士鄭娜唱起了為這次訪港創作的原創歌曲《我們是彼此的光》:「我們是彼此的光,心跳共振着東方……」
此刻的海軍上尉謝回歸,是沒有機會欣賞東方之珠美景的。他正在水線以下的動力艙內,忍受着100分貝左右的噪音值班。因為油污太重,白色的海軍軍裝,他一年也穿不了幾次。
(來源:「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