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特朗普的行為模式,其實不難讀懂

文/關品方

今天(7月4日)是美國立國249周年的日子。筆者認為,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已經106年,應該從一戰結束的時候算起。從1919至1945(二戰結束)的26年間,國際形勢群雄並起,結果是德國和日本分別在歐洲和亞洲意圖爭霸卻以失敗告終,敗在美國手上。英國亦從此開始衰落,「老子」把領導世界的地位拱手讓給「兒子」。

過去80年來,美國在軍事上威懾全球,政治上長臂管轄,經濟上美元獨霸。通過北約駐軍歐洲。遏制蘇聯,最終導致蘇聯解體。通過《美日安保條約》,一直卡住日本咽喉。

關鍵是美國的體制有問題,在軍事金融帝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為少數利益階層、家族集團和軍事工業複合體服務。其實任何國家,只要不將所有精神集中在照顧一小撮人的無窮貪念,能夠做的事情比想像中要多很多。二戰後美國不斷發動戰爭,武器裝備生產、軍事演習、維持其遍布全球軍事基地的運營支出,花費如此浩大的金錢,如果利用來從事和平發展以及基礎建設,這個世界將會美好得多,美國的負債也不會累積到30多萬億美元。問題的核心是資本主義的貪婪本質,反映在現任總統特朗普身上,昭然若揭。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它的行為模式,其實不難讀懂。都是利益的算計。他代表少數利益階層集團,維護所謂「暗黑政府」的利益。幕後暗黑勢力的核心就是美國軍工集團的生產價值鏈條(包括軍火生產商、銷售商、掮客、經紀、相關智庫以及各國政府負責軍購的代理人)。這是一個蜘蛛網,處在網中主持大局的,就是全球權力最大的美國總統。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需要不斷地樹立假想敵,製造地緣政治對抗,軍事預算屢創新高,最終都是為了掠奪全球資源,為少數利益集團謀取最大利益。

從2008年起,中國被鎖定為美國頭號敵人,從最初欲抱琵琶半遮面(美其名曰重返亞太)到過去8年來不再掩飾,明眼人看得一清二楚。但美國面對強大發展的、追求和平的、迅速崛起的中國,又不敢貿然和中國決裂,於是出盡法寶、扭盡六壬,科技戰,外交戰,輿論戰、貿易戰、貨幣戰以及最近的對等關稅戰,百變不離其宗,打壓和遏制中國,通過軍工產業、軍火市場和戰爭機器到處撈錢。從1949到2008,美國一直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過去17年來,中美進入相持階段,美國終於逐漸明白,不能夠單純從實力地位出發和中國說話。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之後,三番四次表示急欲訪華,因為他知道有很多問題一定要和中國好好商量才有解決的出路。最近(6月26日)他表示已和中國就對等關稅問題達成初步解決方案(中國同意有條件繼續供應稀土材料給美國),便提出要到北京來,更可能會帶上一大批美國巨型企業的CEO來華談生意。

面對中國,特朗普近期心態有所改變。他在上周對華態度的轉變,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北約峰會後(6月28日)他釋放訪華信號,表示中美已簽署涉及對等關稅問題的協議,文本於6月24日已經敲定。6月26日北約峰會閉幕,聯合聲明僅有短短500字左右,引發全球矚目。所有「反華」和「印太戰略」相關內容竟被全部刪除。這是自北約東擴以來美國首次在對華表態上出現實質性軟化。

兩年前(2023),美國前總統拜登主持的北約峰會聲明長達5000字,中國被列為「系統性挑戰」,甚至計劃北約擴展到亞洲。所謂亞洲版的北約,是打算邀請日本和韓國加入。只兩年時間,美國對華態度翻轉。筆者認為,這不是單純特朗普個人問題,而是整個國際形勢已起變化使然。

特朗普匆忙宣布中美達成協議,從談判到簽字全程保密,美國商務部也措手不及。特朗普一言堂的作風,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內閣成員全部聽命於他個人的獨裁作風。

美國再不可以居高臨下,中美關係現已進入平起平坐的相持階段,從今次對等關稅的談判可以看出端倪。中國緊握美國的經濟命門,關鍵之一是稀土供應。據報道,美國汽車工廠因稀土材料短缺而停產,稀土斷供已讓軍工產業體系瀕臨崩裂。芝加哥福特工廠因釹鐵硼磁體短缺停產減產,通用汽車斷供相關原材已超30天,期間全美汽車產業日均蒸發2.3億美元生意額。更致命的是軍工命脈被扼住,F-35隱身塗層、愛國者導彈制導系統等都依賴中國稀土。當中國4月對鏑、鋱等7類稀土實施出口管制時,五角大樓的庫存開始告急。特朗普的決策看似任性,其實是算計後的決策,是測試中國意志後的清醒選擇。中國的反制方法,一是加速推進芯片自主化,二是稀土出口管制,反扼美國軍工咽喉。美國軍工正是特朗普要拚命保護的。

拜登執政的4年,中國對美出口的佔比已拾級下降至14.7%,反之,「一帶一路」與國從中國的進口量躍升了300%,美國所謂主動和中國「脫鈎」的嘗試已成笑話,特朗普不得不及時調整。

中方在協議中同意延長「6個月有效期」的對美出口稀土許可,可以看出中美博弈的本質是中方穩佔上風。中國手握全球92.3%稀土分離產能和86%深加工專利。中國宣布有條件「放寬」稀土政策,但對美國軍工級稀土維持封鎖,是中方首次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規則話語權的嘗試。中國商務部強調中方依法審批合規申請,實質是要求美企提交終端用戶信息,軍用稀土仍被排除在外,不予放寬。美國可以用提供航空發動機技術交換從中國的稀土進口,但現時仍死守「小院高牆」的政策、限制相關技術出口到中國,這種「交換有限、猜忌依舊」的模式,注定中美博弈是持久戰,來來往往、拉拉扯扯。最近達成的協議只是暫時休戰。樹欲靜而風不息,這是由美國制度的本質所決定。中國現時看似略佔優勢,還需繼續擴大先手,從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日媒《日經亞洲》是最早(6月28日)透露美國正在為特朗普訪華行程制定計劃的外國媒體,可信度不低。聯繫到特朗普不甘寂寞的個人風格,他希望來華,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二戰期間中美同盟。1941年,陳納德率「飛虎隊」援華抗日,在中國的大西南開闢「駝峰航線」。在這條「死亡航線」上,600多架飛機墜毀、1500餘名飛行員犧牲;為中國軍民及時運來65萬多噸抗戰必需的物資。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飛虎隊的仗義援手。10年前(2015)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舉行閱兵當天,特向在世的飛虎隊員頒發紀念章。

另一方面,據報普京已確認8月底訪華並出席九三大閱兵,停留時間長達四天,創下近年訪華之最。如果特朗普現身,中美俄三國領導人自二戰以來再度聚首的場面足以載入史冊;加上英法兩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同框,彰顯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不容歪曲,在聯合國機制下一同致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全世界目光將會聚焦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之上。

如今特朗普渴求同中方交往,態度軟化,既有美國國內危機(美債和通脹雙高企),亦有打開新局面、承認中美兩國在軍事科技方面已平起平坐、無分軒輊的事實。

筆者認為,今後兩個月的國際形勢變化十分關鍵,值得我們高度關注。風起於青萍之末,察時勢要看門道。從特朗普上周在北約峰會後主動提及「中美關係」這角度來看,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可能已起質變。中方依法審批管制物項出口,美方相應取消對華限制措施,中美雙方確認倫敦框架細節。如果特朗普9月初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對中美關係和世界和平,長遠而言,都是好事。但是,美國窮兵黷武的本質不會改變,對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認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特朗普的行為模式,其實不難讀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