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立法會今日(3日)就「制訂個人資料保障制度框架,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挑戰」議案繼續辯論,多位議員對議案表示支持,建議政府學習先進經驗,合理管控人工智能,保護個人隱私。林琳指出,現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自1996年實施以來,越來越難以應對AI技術引發的資料傳輸、算法不透明、深度偽造等新興風險。她介紹,深圳福田區有專責監管部門對AI政務應用進行風險管控,而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則確立了風險分級管理、算法透明度和使用者知情權的法律框架。她表示,香港作為普通法地區,可在保障資訊自由及銜接國安法的前提下,探索「被遺忘權」和跨國資料協議等機制,政府可以參考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制定本地特色的AI治理框架,明確權責及違規懲戒路徑。

陳紹雄表示,AI發展依賴海量數據進行訓練,隨着人工智能發展,個人資料保障問題日益凸顯。他提到,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雖曾推出多份指引,但這些指引缺乏強制規範力。他還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指出其感知技術在收集交通數據時,難免涉及道路使用者的個人資訊,而低空經濟中如無人機送外賣等亦存在同樣的私隱隱患。他也強調,規管應以人為本,避免過嚴扼殺AI研發與應用,實現發展與保障的平衡,建議政府在正草擬的低空經濟法例中,應融入個人資料保障框架,打造兼顧數據安全與私隱的治理模式。

何君堯強調執法對個人資料保障的重要性,他提到,在當下個人資料被濫用或虛假散布時,投訴及報警往往難以有效解決,存在執法力度不足的問題。他建議政府在完善法規的同時,也要多投入資源提升執法效率,同時藉助區塊鏈技術提高透明度及約束不良行為。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在最後發言指,人工智能帶來機遇與挑戰並存,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在應用人工智能時保護個人資料隱私,致力於平衡創新科技發展與個人權利。展望未來,他表示,政府及公署將持續更新指引、加強國際與業界交流、進行循規審查,並通過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對《隱私條例》的認知,特別支持中小企遵守規定。他將認真考慮議員意見,參考國內外經驗,確保人工智能發展與個人資料隱私保障並重。
(點新聞實習記者劉鴻霖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