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聖潑
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穩步向前,現屆政府上任三年,積極推動改革,維護國家安全,取得了豐碩成果。回看過去幾年,《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成功立法,履行了特區的憲制責任,亦為國家安全構築了更穩固的屏障;在經濟範疇,本港家庭收入中位數增加,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金融中心地位也進一步提升;在民生範疇,公營房屋供應增加,破天荒興建「簡約公屋」,紓緩了基層住屋問題。
在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慶祝酒會,行政長官李家超也表明,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機遇大於挑戰,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有三方面重點工作,一是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二是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三則是着力改善民生。由此觀之,由李家超帶領的特區政府,不但在各方面發展取得成效,亦深知香港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必須繼續改革,引領香港進步。
誠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現時本港既有機遇亦有挑戰,在地緣政治複雜的情況,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肯定仍會受到外圍環境影響,需要社會各界以創新思維,在經濟、金融以至創新科技等範疇尋求突破,推動香港在由治及興的進程,更上一層樓。
香港的最大優勢在於「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亦在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十四五」規劃收官、開始籌謀「十五五」規劃的時代,香港必須以突破創新思維,更好地推動兩地融合發展。當中,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經濟新引擎,也作為與內地進一步融合的橋頭堡,除了需要提速建設,更要着力打破規則、邊界的限制,將其打造成為匯聚高端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創科中心。
筆者期望,特區政府能進一步以開拓創新的精神,一方面解決社會各種「老大難」問題,一方面能夠緊貼市場以及企業發展所需,繼續創新求變,推出不同刺激經濟、惠及企業的措施;例如,因為本地市場消費習慣的改變,不少企業也受到轉變影響,期望特區政府能適度引導不同行業應對改變,令社會各界都可以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並為社會發展持續作出貢獻。
相信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用心帶領下,香港發展一定明天會更好,市民能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同樣重要的是,香港過去在國家改革開放時是見證者、參與者以及貢獻者,如今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香港作為金融、貿易、航運以及法律服務中心,絕對可以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工商總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