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從民間讀書會到家庭教養: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融合之道

文/關品方

近十多年來,內地民間讀書會蔚成風氣。由於短視頻和自媒體流行,網民互相交流心得,教養水平提升。以中華傳統優良文化和智慧,應用到日常工作生活和業務管理,社會歪風減少、正氣提升,執政黨起着帶頭作用。昨天官方公布,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超過1億,佔全國人口大約7%,生活在人民之中。

筆者僅舉一例。最近參加清華大學知行讀書會,主題是企業管理,參考日本的企管經驗,出席的大都是經營民企的高層。日本有幾位被封為神級的人物。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以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戰略眼光著稱。稻盛和夫被視為「管理之神」,以其創新的管理方法和領導能力聞名。本田宗一郎被稱為「生產管理教父」,以其對創新和追求卓越的重視而聞名。他的理念推動了本田產品研發和生產效率的持續改進,使本田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

此外還有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學家與經濟評論家,被譽為「策略先生」。他特別注重家庭教育和對下一代的教養。「養不教,父之過」,其實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大前研一曾任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他是大前協會董事、「創業家學校」創辦人,創立「一新塾」,商業運營學院院長。他是理工科出身,本科是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專攻應用化學),之後取得東京工業大學原子學碩士和麻省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博士。

筆者本文重點介紹大前研一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觀點。筆者對大前研一有好感的原因,是他重視家庭教育,認為教養和品德至關重要。他以「生存力培養」為主旨,發展出一套育兒心得。他反對傳統「好大學+好成績=幸福人生」的教育邏輯,認為學校純粹餵哺通識教育的價值有限,需要培養孩子自食其力和上進能力,有教養,懂得做人處事。他的兩個兒子,從小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如今一個從事電子遊戲的程式設計,一個經營互聯網顧問公司,據說都頗成功。

大前研一提倡個性化育兒,着重家教。他在《家是教養的起點》一書中強調,不要按自己定製的菜單來規範孩子的未來。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培養,學校教育是知識的傳授。如果學校不能提供德育和教養,家庭就要提供「有益補償」。個性化育兒就是尊重孩子的特質與喜好,父母以身作則是關鍵要素。

大前研一著書超過100本,《家是教養的起點》備受關注。他的觀點相當尖銳,引發日本社會廣泛討論,推動了對通識教育的反思,提供了對教養的獨特視角。

筆者記得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曾提到,研究歷史需要具備一種超出各專門事項之外而貫穿其間的「通識」,要有廣博的知識。在現代教育領域,通識教育是一種理念,興起於19世紀,旨在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所需的各門知識,拓寬視野、開放心靈、擴充知識領域,全面觀照文化方向,了解自身與社會的互動關係。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跨學科合作的能力,鼓勵學生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

香港高考之前有通識科,可惜回歸後一度被帶偏方向,後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筆者認為,應該正名為「教養科」。近年香港教育界一些有心人探討以設計思維來提升學生的品行素質,強化國家安全教育,推廣中華文化認同,深化道德和生命價值教育。這是提升學生素質的正確方向,筆者認同。設計思維是知識論的入門課程,是學習的基礎工具。其實通識科和公民科的不足之處,是因為偏重批判碎片化的知識,未學行先學走,忽略了傳統德育的基礎,缺乏對教養的培育,不懂民族大義、沒有家國情懷,缺乏正能量,也就無法壓制「軟對抗」。

日本的教育制度,大學一年級有必修的教養科。內地大學的教養學科強調思辨邏輯和思考方法、「文史哲宗」和「數理化生」融會貫通;強調信仰和理想、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而引申到生涯規劃。關鍵是要弄清楚:所學者何?所學為何?文天祥說得好:「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關鍵是要明確做人處事的基本立場:以民族為根、國家為本、事業為重、修身為要;培育學生有正確的立場和觀點:大愛無疆、命運共同、攜手協作、互利雙贏、和平發展、擴闊視野、打開格局。

禮之用,和為貴。人際關係要合情合理、和諧共處。以人民為本,仁義禮智信。何謂五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上敬下忠、朋友互信。這些筆者順手拈來,因為常存腦海;少時學到,終身受用。這就是教養。香港特區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回歸前後一度遺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失而復得。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的喜慶日子,看來教育界和文化界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公務員隊伍可以從養成讀書會的風氣開始,起帶頭作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從民間讀書會到家庭教養: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融合之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