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網快評|天下事有難易乎?香港需要更多「為之」

今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的喜慶日子。在社會各界喜慶回歸的濃厚氛圍中,本屆特區政府也迎來了上任三周年的日子。三年來,特區政府推動改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取得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成果。

特首李家超今日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酒會,致辭時引用了一段古文「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這段古文出自清代彭端淑的《為學》,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付諸努力,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如果不努力實踐,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

李家超引用這段古文的意思清晰易懂,就是要求特區政府的管治團隊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畢竟,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三年來的「成績單」,都是在推動改革、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過程中取得的。

本屆特區政府任內,完成了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這是歷屆政府想做而未能達成的歷史任務,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幫助重建了一個更加安全的香港。今年在全球最安全城市排名裏面,香港排名全球第七,比英美很多城市都要安全,足以證明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注重幹實績、出實效。

而同樣是香港「老大難」的土地房屋問題,本屆政府亦取得不少成效:公屋輪候時間由6.1年下降至5.3年,縮短約9個半月;政府再推「辣招」打擊濫用公屋,多收回約8700個單位,等於近11座公屋,等同省回約87億元的建築費;政府快速興建「簡約公屋」,今年會有約9500戶入伙,讓9500個家庭即時解困;政府興建多個社區客廳,服務劏房居民的實際需求,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解決「劏房」問題的合規「簡樸房」有望明年3月起進行登記,「告別劏房」見到曙光。所有這些舉措,為香港更好解決土地房屋問題邁出了一大步。

現今地緣政治風雲變幻,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再加上新冠疫情的三年衝擊,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陷入停滯。反觀香港,本屆政府上任以來,香港經濟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去年錄得2%的增長,今年預期增長將達2.3%,維持2%至3%的正增長趨勢。在這一大環境下,今年5月,本港對外商品出口貨值整體按年上升15.5%,是本港連續15個月錄得正增長;家庭收入以中位數計算增加3000元,上升超過11%。

公司註冊處的最新數字顯示,本地公司及非香港公司的註冊數目再創歷史新高,截至去年底,香港共有146萬間本地公司,較2023年大幅增加29736間,顯示香港的營商環境持續保持吸引力。在事關打工仔福利方面,本屆政府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讓打工仔的權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本屆政府一系列務實的舉措,帶動香港各項國際排名穩步提升。一組數字可以體現:去年9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香港重回三甲,再現「紐倫港」格局;今年3月,香港金融中心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並在亞太區繼續居首。根據《2024年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在165個經濟體中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香港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三,是2019年以來首次重返三甲。

所有這些,體現了在全球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香港可提供給世界的正正是安全和發展的確定性。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言,國家機遇和世界機遇都圍繞着香港,只要我們把握好機遇,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和競爭力,改革求進,創新創造,憑着香港人的智慧和經驗,東方之珠一定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網快評|天下事有難易乎?香港需要更多「為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