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譚鎮國
今年,粵港澳三地將首次攜手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這場體育盛事不僅是「一國兩制」下灣區融合發展的里程碑,更是香港重塑國際形象、激活經濟動能的重要契機。為此,特區政府已明確提出「三階段宣傳策略」,通過跨部門協作、文旅體融合等創新舉措,為十五運會注入獨特的香港元素。綜合來看,以「政策協同」的思維整合資源,料能夠進一步將十五運會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經濟復甦與文化自信的強大引擎。
特區政府對十五運會的重視體現在其「三階段宣傳策略」中:從提升市民認知到營造迎賽氛圍,再到全面激發熱情,可謂穩扎穩打推廣全民運動精神。例如,推出以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為核心的「打卡點」、舉辦倒計時百日活動、火炬傳遞及全民運動日等,均體現了「線上下融合」的宣傳智慧。
隨着十五運會日期臨近,應進一步動員社會資源實現宣傳效果。一方面,可借鑒「熊貓經濟」的成功經驗,將吉祥物IP與本地商業結合。例如,授權企業推出十五運會主題的熊貓周邊產品,如聯名飲品、文具、數碼藏品,既強化宣傳記憶點,又創造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可鼓勵學校、社團舉辦「十五運知識競賽」和「社區體育體驗日」,讓體育精神融入基層生活。此外,亦應善用香港媒體優勢,與新聞媒體、社交平台等平台合作,製作系列紀錄片或真人秀節目,講述運動員備戰故事與灣區合作軌跡,以情感共鳴擴大受眾覆蓋。
十五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香港向世界展示活力與創意的窗口。因此,吸引內地與海外遊客觀賽並深度體驗香港,是十五運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關鍵。政府已計劃與旅遊業界合作推出賽事旅遊產品,並針對內地體育愛好者進行精準宣傳。香港本身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和文化底蘊,若將十五運會不同運動項目與香港本地旅遊路線捆綁推廣,相信可產生「1+1>2」的疊加效應,香港有能力充分利用這場盛事,讓其成為推廣城市深度遊的催化劑。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特區政府以十五運會為契機,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整合各方資源,在體育外交、文化輸出、經濟合作等領域開創新局。唯有如此,香港才能真正實現「無處不旅遊」和「全民運動」的願景,更在今年的全運會中講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
(作者為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北區區議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