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發展與安全如車之雙輪

文/黎岩

今天(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周年的重要日子。五年來,在中央一如既往堅定不移的全力支持下,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在推動特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法律體系,構築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銅牆鐵壁,在發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發展。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發展與安全猶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在發展與安全統籌兼顧中,推動特區由治及興,持續高質量發展。

國家是香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堅強靠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方位對接國家發展規劃,在堅持「一國」主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兩制」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香港國安法統籌發展和安全,既是保安全之法,也是保發展之法。香港國安法有效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為香港在安全有序的自由市場空間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五年來的客觀事實充分證明,香港國安法不僅僅能夠確保特區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運作並且安定繁榮,而且能夠保障普通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個人發展機會。香港穩居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國際金融中心和世界競爭力皆排名全球第三,人才競爭力重返全球十大。這就足以證明國際社會對香港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法律體系的廣泛認可。

儘管面對關稅戰及地緣政治等不明朗因素,香港資本市場表現依然強韌。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流入香港的資金明顯增加,2024年初累計流入香港淨資金為3660億美元,到今年4月份增至5060億美元(約3.95萬億港元),創2000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去年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市場交易金額達11.22萬億港元,按年增加56%;淨買入金額8078億元,大增153%。今年首5個月,港股日均成交額2423億港元,相較2024年全年日均成交額1318億港元大增84%。資本市場用堅實有力的雙腳雙手,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特區投下了穩定可靠的信心票。

香港國安法如一把高懸的法治之劍,自落下之日起,便為香港社會注入了關鍵的穩定力量。然而,在表面平靜的港灣之下,一股股以「軟對抗」為名的暗流仍在悄然湧動,並時時刻刻警示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場需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的韌性戰鬥。

不論是意識形態與文化領域,還是教育領域或是部分有顔色的媒體,甚至個別在網絡持續活躍的自媒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國民身份認同,培養「拒中」意識,甚至挑戰國安法執法底線的「軟對抗」,構成對香港長遠穩定的深層威脅。

當中,社交媒體成為「軟對抗」及妄圖規避法律責任的溫床。匿名賬號大量散布虛假資訊、煽動性言論,鼓吹「非暴力不合作」,利用本地民生議題挑動對特區政府乃至中央的不滿情緒,製造隔閡對立。外部勢力及其代理人,包括潛逃境外的反中亂港分子,持續在國際場合歪曲國安法實施情況,攻擊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煽惑國際反華勢力,施加無理制裁,為刻意渲染的香港個別負面情緒背書。某些西方國家將香港視為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持續投入資源,通過非政府組織、媒體、學術交流等管道,支持、培訓、煽動香港內部的對抗力量,推行「顏色革命」策略。

而就香港的客觀實際情況來看,持續的房屋問題、貧富差距、青年向上流動受限等,若得不到有效緩解,也容易被利用轉化為對「一國兩制」和特區管治的不滿情緒,為「軟對抗」思維提供生存空間。

應對客觀存在的「軟對抗」挑戰,特區政府必須持續完善法律體系與強化執法,在香港國安法框架下,密切跟蹤新形勢、新手法,適時研究完善配套執行機制和本地法律。執法部門需提升專業能力,對各類「軟對抗」行為精準識別、依法處置,形成有效法律震懾。

總而言之,特區持續發展中存在的若干社會問題,只能通過持續發展逐步緩解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社會問題。但是,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面對及正視,特區政府須應變、識變、求變,以更大魄力和更有效政策,全力破解住房、就業、貧富差距等結構性民生難題,尤其是為青年創造更廣闊發展空間和向上流動通道,為市民營造更為和諧舒暢、更能夠獲得滿足感的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從根本上剷除不滿情緒滋生的土壤。

維護國家安全並非一次手術即可根治的痼疾,它更像一場需要持續免疫與防禦的漫長戰役。唯有上下同心,以法治為盾、教育為刃、民生為基,同時對外部干預保持高度警惕,才能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銅牆鐵壁。真正的發展繁榮,永遠扎根於穩固的安全基石之上;而捍衛這塊基石,則是香港走向長遠興盛必須肩負的永恒使命。發展與安全是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只有對維護國家安全常抓不懈,香港的繁榮穩定才能歷久彌新,只有持續高質量發展,才能為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構築更為堅實可靠的社會基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發展與安全如車之雙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