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口趨向超高齡化,去年本港每4人便有1名長者。統計處預測,到2043年,每3名港人便有1名長者,為社會帶來嚴峻挑戰,但同時亦帶來機遇,包括龐大的銀色消費潛力。特區政府「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昨日宣布,推出共30項措施,涵蓋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釋放銀色生產動力5大範疇。
政務司副司長、「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組長卓永興表示,長者在飲食、個人衞生、健康、照護等方面,都與年輕人不同,有龐大消費潛力,銀色消費若每年有5%或10%增長,經濟效益可觀。工作組推出的措施,希望在挑戰中抓緊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
涵蓋5大範疇 釋放銀髮市場潛力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工作組昨日宣布5大範疇共30項措施(詳見表),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勞工及福利局牽頭推行。商經局主要負責促進「銀色消費」及「銀色品質保證」,合共15項措施。
商經局局長丘應樺表示,就促進銀色消費,政府積極推動商界了解長者需要,在展覽中加重「銀髮經濟」元素,例如長者免費入場安排、長者專屬購物優惠等;又會推出「老友記食好啲」計劃,與餐飲業合作,於今年第三季推出與銀髮消費者相關的餐飲折扣優惠、更健康及易咀嚼的菜式、分量較輕盈的餐單等,吸引長者及家人朋友共同出外用餐,共聚天倫,預計會有超過100間食肆響應。
他表示,長者的飲食需求更喜愛易於消化、營養豐富且口感適中的食品,而現時香港市面上缺乏本地特別為迎合長者需要及口味而設計的預先包裝食品。商經局會鼓勵業界,製造易咀嚼或分量較輕盈的食品在本地銷售,方便長者購買。
挑戰中積極探索新產業
政府將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在11月舉辦「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加入「銀髮經濟」相關專題演講;消委會亦在年初成立「銀髮經濟諮詢小組」,督導推展保障年長消費者權益。
丘應樺預計,今年年底前可將「照護食」正式納入「灣區標準」清單,成為第一個由香港業界提出及制定的銀髮經濟「灣區標準」。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會加強推廣,鼓勵食肆和食品生產商採用「照護食灣區標準」。香港工業總會預計在明年內,推出專為樂齡產品而設的「銀色Q嘜」。
面對人口結構轉變的新形勢,卓永興表示,香港必須積極應對高齡化帶來的各種挑戰,並在挑戰中抓緊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
2034年銀色消費達4960億
卓永興認為,在推動銀髮工作方面,並不適合制訂關鍵績效指標(KPI)。他解釋,定KPI需投入與結果有穩定關係,而此次措施推行涉及多個業界和團體,難定硬指標。但他認為,從國際上主要衡量成效的銀色消費情況來看,2024年60歲及以上長者消費開支約342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1%,估計2034年可達4960億元,每年若有5%或10%增長,經濟效益可觀。
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措施總覽
一、 促進「銀色消費」11項
1 在展覽中加重「銀髮經濟」元素
2 新增「銀髮經濟」專題展覽 2026年第1季舉行
3 為長者提供零售優惠 2025年第3季舉行
4 推動零售界開發銀髮產品和服務 2025年6月舉行
5 在電商平台供應銀髮產品
6 推出「老友記·食好啲」 2025年第3季舉行
7 支援商界推廣照護食
8 提供迎合長者需要及喜好的預先包裝食品
9 舉辦「銀髮高峰會」 2025年11月舉行
10 強化「銀色消費」資訊:推出一站式消費者資訊平台 2025年年底前推出
11 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
二、發展「銀色產業」4項
1 致力發展樂齡科技生態圈
2 促進樂齡科技研發的轉化和商品化
3 對接樂齡科技產品研發與長者的需要
4 擴闊樂齡產品的家居使用
三、推廣「銀色品質保證」4項
1 推行「照護食灣區標準」
2 推行「香港Q嘜優質銀色產品計劃」
3 短期內推行「長者友善樓宇設計自願認證計劃」
4 推行「香港註冊─銀髮友善系列」
四、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7項
1 開發更多跨境養老保險產品
2 加強推廣「平安三寶」
3 加強推廣「HKMC退休3寶」和推動本地年金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4 加強長者理財教育
5 加強長者金融防騙教育
6 加強銀行防騙措施
7 制定《長者友善銀行服務指引》2025年第4季推出
五、釋放「銀色生產動力」4項
1 推動「後50人士」(尤其「後60人士」)接受培訓及就業措施
2 適合中高齡人士的招聘會今年將增加一倍
3 檢討「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中高齡就業計劃」
4 加強推廣長者友善僱傭措施
名人長者: 有經驗有能力仍可出一分力

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全港人口約23%。對於政府鼓勵長者再就業,不少「後60人士」昨日表示十分支持。79歲的粵劇名伶阮兆輝認為,長者只要有能力,繼續工作有助保持身心健康。67歲藝人魯振順認為,企業不應存在年齡歧視,公平對待所有員工,年長員工具有經驗,可以幫助培育新人。
建議提供就業津貼
粵劇名伶阮兆輝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目前仍然以兼職身份,在大學教授粵劇和南音歷史文化。他認為,長者只要身體狀況和時間許可,可以繼續工作,比起投閒置散,更有助保持身心健康。他建議,政府提供更多誘因,例如以就業津貼方式,配合宣傳等,鼓勵僱主聘請年長人士。
政府推出多項措施鼓勵長者再就業,著名藝人魯振順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支持政府多管齊下協助長者重投職場,他認為60歲或以上人士,就算氣力比不上年輕人,但憑着豐富經驗,仍然可以在職場出一分力,例如幫助培訓新人等,他呼籲企業僱主不應有年齡歧視。
政黨商會積極配合 鼓勵企業適老化轉型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30項推動銀髮經濟發展措施,多個政黨、商會及機構表示,會積極配合政府措施推動銀髮經濟。
香港工業總會認為措施有助進一步釋放社會上長者群體的消費力,同時保障長者權益、改善生活質素。工總期望工商界積極參與銀色產業發展,並將樂齡產品和產業鏈推廣至鄰近的地區和城市。為配合政府推廣「銀色品質保證」,工總轄下的香港優質標誌局正籌備推出「銀色Q嘜」,認證樂齡產品。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建議政府優化資助機制,並鼓勵企業創新與適老化轉型,具體措施包括讓接受居家安老長者可以個人身份申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適用範圍擴展至購買或租借樂齡科技產品等。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認為,業界樂於配合政府的銀髮經濟政策,提供更多餐飲優惠。他相信,在「老友記·食好啲」行動正式推出時,會有超過100間食肆參與。
措施須具可發展及持續性
民建聯福利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樂見政府提出推動銀髮經濟發展措施,但措施須具可發展和持續性,建議增加力度,透過多元金融產品,釋放長者潛在消費力;應就長者社區生活訂立更普及的「標準化」。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及鄧家彪歡迎政府為中高齡人士就業提供更多培訓及支援,認為政府應研究立法禁止年齡歧視,以消除長者就業障礙。工聯會亦支持政府在旅遊路線加入適老設計促進「銀髮旅遊」;加強推廣低成本、有效用的智慧樂齡科技;加強銀髮消費權益保障;持續建議強積金加入保證回報計劃。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