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A+H」上市模式持續升溫 溢價收窄為長期趨勢

【點新聞報道】在近期寧德時代、恒瑞醫藥赴港上市首日大漲之後,A股公司社交平台廣告投放商吉宏股份(02603)今日(27日)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直入港股通,股價開報11元,較招股定價7.68元高43.2%,開市後暴漲62.2%高見12.46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A+H新股的行情極為火爆,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港股新上市時的漲幅都令市場極為驚喜,因此後續A+H新股的行情也備受投資者期待。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大量A股上市公司開始尋求「A+H」兩地上市。去年9月,美的集團赴港上市,募資300億港元,成為當年港股最大IPO項目;去年11月,快遞物流行業龍頭順豐控股也在港交所掛牌,募資總額達58.31億港元。今年這一趨勢明顯加速,在政策支持和市場行情等多重因素推動下,「A+H」模式已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

國際資本關注加劇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3日,除了年內已在香港上市的4家A股公司外,仍有47家A股公司正式公告赴港上市,其中超過20家公司已正式遞交申請。

僅5月以來,已有多起大型IPO項目。繼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恒瑞醫藥在港上市後,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將在5月27日正式在香港上市。

此外,更多企業正在加入赴港上市的隊伍。5月20日,芯片設計公司兆易創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3986.SH)宣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5月19日,專注於無線通信模組和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的美格智能(002881.SZ)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發布公告稱,計劃發行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

5月20日,新能源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正式登陸港交所,IPO募資總額約為355億港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寧德時代的上市進一步推動了香港新股融資規模,使其暫居全球首位。

「A股公司赴港上市,頗受市場關注。」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諶戈表示,一方面,港股二級市場表現和流動性顯著改善,A股與H股的價差已大幅收窄,發行人和投資者對新股的定價差距也在縮小;另一方面,各個細分行業龍頭公司的運營品質和質量較高,業績增長、盈利能力、現金流情況表現較好,吸引到全球投資者的關注。來自全球主流的主權基金、長線基金,都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行業龍頭企業的發行。

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興趣不斷提高,這在多宗港股IPO項目中有所體現。不少IPO項目中,基石投資者認購積極。例如,恒瑞醫藥招股書顯示,眾多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參與,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景順(Invesco)、瑞銀全球資產管理集團(UBS-GAM);寧德時代IPO則吸引了包括科威特投資局等頂尖投資機構在內的23家基石投資者,共認購203.71億港元股份,鎖定期至少6個月。瑞銀集團中國區總裁胡知鷙表示:「當下我們經手的中企境外上市項目中,基石投資者的覆蓋比例大概在二分之一,對於優質企業,基石投資者會爭搶發行份額。」

A股溢價指數近期創出四年多新低

近期比亞迪、招商銀行等公司的H股價格超過A股,使得AH股價格倒掛現象成為市場焦點。今年以來,隨着港股市場的整體強勁上行,表現強於同期A股,恒生AH股溢價指數不斷下跌,並於近日創出四年多新低,A股相對於H股的整體溢價也大幅收窄。

從具體個股上看,A股相對於H股的溢價仍是普遍現象,甚至有超過40家公司溢價率仍超過100%,但與此同時,A股相對於H股折價的公司也已開始零星出現。

對此,銀泰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建華表示,恒生滬深港AH股溢價指數反映的是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差異,2025年來該指數不斷下跌,顯示H股相較於A股折價有所收窄,背後的直接原因在於期間H股表現好於A股,年初來至3月24日收盤,恒生滬深港通AH股A指數漲幅約為1%,而同期恒生滬深港通AH股H指數漲幅為11.17%,兩者明顯分化的表現導致了AH股溢價指數的不斷走低。從更深層次的原因看,當前H股相較於A股折價收窄,表明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信心逐步增強。隨着去年「9·24」以來一系列穩定經濟增長政策的出台,內地宏觀數據邊際改善,疊加AI科技的突破,有效增強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提升了其配置中國資產的意願。

AH價差後續如何變化?

對於AH比價的長期變化趨勢,陳建華認為,往後看,這個格局未來仍將延續,但隨着內地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AH溢價預計將逐步收斂。一方面,當前A股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滬深港互聯互通深入推進,兩地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將有望推動AH股估值價差收窄;另一方面國內持續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增強投資者回報,通過鼓勵現金分紅、信息披露、股份回購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此類措施也將增強國際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信心,進而推動AH股溢價收斂。

從今年港交所已經發行的新股特點來看,生物醫藥、新能源、科技、消費等行業領銜,此外在「A+H」發行審批加速的背景下,A股已上市公司提出IPO申請的數量逐漸增多。截至5月23日,累計遞交尚未獲批覆的公司超過140家,僅5月就有三一重工、三隻松鼠、廣和通等企業遞交申請。

浦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賴燁燁指出,在政策支持、AH溢價收窄、全球化布局需求等因素驅動下,「A+H」兩地上市模式將日益成為港股一種重要的上市途徑。近期,AH溢價呈現不斷收窄的態勢,有利於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在港股獲得更合理且更高的估值。

對於那些希望增強全球化布局的A股公司而言,赴港上市意義非凡,中金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王曙光表示,A+H兩地上市架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的優勢,實現資本運作的多元化。A股市場流動性強、估值水平普遍較高,而港股市場更為國際化,融資靈活便利。結合這兩個市場的優勢,企業可運用多樣化的融資工具,以對應不同階段的戰略需求,同時兩地上市的架構可使資金跨境調配更加高效,提升全球化運營的資金彈性。A股企業在港上市將自身更多納入國際資本的投資視野,有助於推動國際投資者對公司投資價值的認可。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章芸菲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解讀|「A+H」上市模式持續升溫 溢價收窄為長期趨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