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4學者分摘3獎 楊綱凱:正研究新獎項

邵逸夫獎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報道】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今日(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2025年度獲獎名單。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暨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率領理事會理事胡志遠、羅智泉及朱明中,共同揭曉了這一年度科學盛事。

楊綱凱在致辭中回顧道,邵逸夫獎旨在表彰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科學家。每個獎項包括證書、金牌及120萬美元獎金。「邵逸夫獎作為國際性獎項,堅持不分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的評選原則,表彰那些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突破」。楊綱凱在發布會上透露,邵逸夫獎正在考慮於廣義科學範疇增設一個新獎項,具體細節將適時公布。

2025年度邵逸夫獎得主及其成就

天文學獎:由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約翰·理查德·邦德(John Richard Bond)和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喬治·艾夫斯塔希歐(George Efstathiou)共同獲得。評委會表彰他們在宇宙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特別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研究。他們的理論預測已通過大量觀測得到驗證,為精確測定宇宙年齡、幾何結構和質能含量作出重要貢獻。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榮休所長沃爾夫岡·鮑邁斯特(Wolfgang Baumeister)。他研發的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cryo-ET)實現了生物樣本在自然細胞環境中的三維可視化。這項技術對理解病毒與細胞互動、阿爾茲海默症等重大醫學難題的發病機制和療法,具有突破性意義。

數學科學獎:由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深谷賢治(Kenji Fukaya)獲得。評委會肯定他在辛幾何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特別是預見並構建了「深谷範疇」,這一成果對辛拓撲、鏡像對稱和規範場論等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其團隊亦有華人科學家參與——深谷和他的合作夥伴吳、太田、小野一起建立並大大擴展了拉格朗日弗洛爾理論。

2025年度頒獎典禮將於今年10月21日舉行,屆時獲獎者將親臨香港接受這一崇高榮譽。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邵逸夫獎|4學者分摘3獎 楊綱凱:正研究新獎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