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哈佛風波的背後

文/黎岩

美國國土安全部5月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路透社稱,特朗普這一舉動是為了切斷大校透過國際生學費所獲得的關鍵收入來源,並迫使哈佛大學向特朗普跪低。美國教育部5月5日宣布,哈佛大學在滿足特朗普政府要求前,將不會獲得任何新聯邦撥款。美國教育部長麥克馬洪在致哈佛大學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學不應再向聯邦政府尋求撥款,因聯邦政府不會提供任何撥款。」

特朗普政府何以會對哈佛痛下殺手?表面的理由是指控哈佛大學的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是反猶主義,同時要求哈佛大學禁止多元化、公平與包容性(DEI)政策,進行改革。白宮威脅稱,若想獲得新的資助,哈佛大學需與聯邦政府進行談判,並證明其已滿足政府的改革要求。

對特朗普的諸多蠻橫要求,哈佛大學明確予以拒絕,稱這些要求是對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的嚴重攻擊與侵蝕。一不做二不休的特朗普在被哈佛打臉後,立即凍結了對哈佛大學的22億美元撥款,並計劃剝奪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

哈佛大學則針鋒相對,在麻省聯邦地方法院對特朗普政府發起訴訟。4月22日,美國超150間大學、學院和學校機構的校長發表聯署公開信,譴責特朗普政府越權,對高等教育進行「前所未有的政治干預」,將損害全國各州乃至全世界學生的利益。哈佛大學在訴狀中,列舉自4月21日首次提起訴訟以來聯邦政府採取的多項打壓行動,要求法院在夏季前阻止政府凍結資金,並裁定政府的行為違背《第一修正案》中的言論自由權。

為應對政府「斷糧」威脅,哈佛大學已宣布將於今年7月1日開始的下一個學年中,削減校長25%的薪資,並且停招新員工,現有員工則面臨凍薪。

根據大學統計,哈佛大學2024/25學年招收了近6,800名國際學生,佔其總招生人數的27%。而2022年的數據顯示,該校的中國學生有1,016人,為最大的留學生群體,隨後依次為加拿大、印度、韓國、英國、德國、澳洲、新加坡和日本的學生。同樣被特朗普針對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有39%的學生是國際生,其他43間擁有至少1,000名學生的大學中,國際學生比例甚至比哈佛大學更高。由於國際學生更有可能支付全額學費,他們實際上是在補貼其他接受資助的學生。

美國國土安全部於5月22日發聲明終止哈佛大學「學生及交流訪問者計劃」(SEVP)的認證,此舉意味着哈佛大學不能再招收國際學生,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國土安全部稱「大學招收外國學生並從更高的學費中獲益,以充實其數十億美元的捐贈基金,這是一種特權,而不是權利。」國土安全部並要求,哈佛大學必須提供所有曾參與「已知違法」或「危險」活動的外國學生的資訊。

哈佛大學風波表面看起來似乎是特朗普旨在為削減國家財政赤字,緊縮國家開支,然而相對於美國逾萬億美元的軍火開支,特朗普今日斬釘截鐵地表示一毫子也不會減少,口口聲聲指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的特朗普,難倒不知箇中的利害關係?從根本上講,還是美國的政治氛圍所決定的現實選擇。

自1990年代以來,民主黨逐漸成為受過大學教育的開明自由專業人士政黨,共和黨則代表非大學的相對保守的藍領選民。2016年特朗普對希拉里的選戰,出現了52%投希拉里、44%投特朗普的明顯差距。到2024年,在特朗普首次贏得全國普選票的勢頭中,56%大學教育以上選民投給了哈里斯,只有42%投給特朗普。彼時,由82名諾獎得主簽名的支持哈里斯的公開信,幾乎美國所有在世的諾獎得主都在公開信中簽了名。據一項調查,哈佛大學教員中75%認同自由派,保守派僅佔5%,由此可見一斑。布魯金斯學會分析顯示,美國頂尖研究型大學所在的44個經濟強縣中,特朗普僅在4個縣獲勝,其餘均為民主黨票倉。打擊這些高校被視為削弱對手政治影響力的手段。結果形成了越是精英大學,越是一邊倒地支持民主黨的社會政治氛圍。

由此看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特朗普的有關舉措,很大可能旨在通過削弱傳統學術機構的自主性,重新塑造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使其更符合共和黨保守派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目標,打壓民主黨的票倉,為明年的中期選舉謀定後招,鞏固其在參眾兩院的控制權。

正因為處於這樣的風口浪尖,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就首當其衝地成了特朗普政治內鬥的犧牲品與替罪羔羊。

雖然相關的官司尚在進行中,亦很難準確預料最終的司法結果,但從特朗普上任以來一系列朝令夕改的反覆無常的操作手法及其結果來看,雖然超過6000名留學生焦慮不安,前景倒未必全然黯然,始終高要價低成交已經成了特朗普經商式理國的基本特征,特別是已經入讀大學兩年三年的國際生,若然一併拒簽除名,勢必有損美國的國家聲譽。在經過討價還價得到想要的結果之後,特朗普還是會做出重大讓步的。中美貿易紛爭就是活生生的實例,只要美國的所有大學選擇不跪低,據理力爭,特朗普自然也不想把自己選入無解的社會政治困局中。

當然,前往美國留學的風險則會始終存在,尤其是在美國單邊主義思潮氾濫之際,能夠令到美國眾口一詞的,唯有打壓中國和平崛起,正因為如此,未來的留學生其實在美國的日子不會好過到哪裏去。只要美國政府堅持遏制中國發展的取態,中美關係的緊張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緩解。基於這樣的客觀現實,東升好明顯,中國認真掂,中國始終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何必要冒險捨近求遠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哈佛風波的背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