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大院校抱團出海 加強推廣招國際生

隨着國際地緣政治出現變化,令不少頂尖教研學者和優秀學子將香港作為工作和升學的選擇。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大學人才輩出,實力雄厚,有五間大學名列「世界大學」前百名,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具獨特優勢。近日美國發生哈佛大學被禁收國際學生事件,正好成為香港吸納尖子的良機。

有大學校長及立法會議員表示,國際局勢動盪,令更多人才想來港工作,為大學挖掘更多優秀人才提供了契機,亦將吸引到更多優秀的海外學生來港升學及規劃職業生涯。不過,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雖高,但人口面臨少子化,要為未來的人才儲備未雨綢繆,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港升學。建議政府設立專責推廣留學香港的辦事處,聯同各界以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各大院校抱團出海共同打造留學香港的品牌。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大學人才輩出,實力雄厚,有五間大學名列「世界大學」前百名,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具獨特優勢。近日美國發生哈佛大學被禁收國際學生事件,正好成為香港吸納尖子的良機。

有大學校長及立法會議員表示,國際局勢動盪,令更多人才想來港工作,為大學挖掘更多優秀人才提供了契機,亦吸引到更多優秀的海外學生來港升學及規劃職業生涯。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高,但人口面臨少子化,要為未來的人才儲備未雨綢繆,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港升學。建議政府設立專責推廣留學香港的辦事處,聯同各界以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各大院校抱團出海共同打造留學香港的品牌。

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早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最大的優勢是國際化,很容易邀請到世界各地的教授前來。隨着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對學術及科研界的衝擊,令不少頂尖教研學者和優秀學子選擇來香港工作和升學,為香港挖掘更多優秀人才提供好的契機。

中大冀5年內建研究生書院

中大正密鑼緊鼓制定2026至2030年的學校規劃,重點之一就是建設人才樞紐,當中教學尤其重要。中大將繼續投放更多資源在搶人才和擴闊生源,隨着愈來愈多非本地生來港攻讀研究生課程,對校舍等資源的需求也增加。目標未來3到5年內創建首間研究生書院,「書院制能為學生帶來全人教育,未來會籌建更多的研究生書院」。

為了擴闊生源,中大近年主動到各國推介香港教育,2024/25學年起,政府資助大學的非本地本科生限額提升至40%,中大現時最新比例為23.6%,「中大都升得幾快,但因受制於宿位等配套因素,不能升得太快。」

盧煜明強調,未來會繼續擴大招生規模,招收更多精英學生,致力吸引更多不同地區的優秀學生來港升學,希望提供更多機會給以往較少有學生來港讀書的地區,例如我們有一些創新性項目,包括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重點學校,邀請他們的輔導升學老師來香港,多認識一下我們,覺得中大可以是他們學生未來升學的其中一個選項,「未來我們在這方面會做得更多,選擇更多的地區和學校作推廣。」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香港面臨少子化,需要未雨綢繆,加強人才儲備,吸引更多外地生來港升學,打造教育樞紐。對比十年前數字,中學文憑考試(DSE)考生有超過7.4萬人,但去年DSE考生已降至約4.3萬人;去年本港出生率只有3.25萬人,這批嬰兒未來上大學時,有部分未必會留在香港升學,「在少子化的挑戰下,香港要有豐富的生源,全世界都在搶生源,香港其實已經是遲了起步」。

留學辦可加入不同政府部門

周文港指香港的高等院校質素非常高,有五間大學排名在全世界百名內。在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得兩間,韓國得兩間,中國台灣是0。即使傳統的留學國家,如澳洲只有6間,新西蘭是0間,英國有12間。若將香港與內地7間排名世界前百名的大學相加,合共有12間大學,發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有非常好的優勢。

周文港建議政府設立專責推廣留學香港的辦事處,並聯同各界以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教育局過去以規管教育為主,未來在教育服務推廣方面,建議設立專責留學香港的部門,加入商經局、貿發局、駐外經貿辦等部門,除了政府出公帑營運,各大院校都要一齊努力,從招收非本地生學費中抽取一定比例收入作營運推廣,「我哋一定要抱團出海,不要單打獨鬥。」

地緣政治變化 有利香港吸人才

「如果我們無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就會不進則退」,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表示,優先發展科技創新和招聘人才,兩者都非常重要,中大是綜合研究型大學,需要文理兼備的優秀人才和學生,中大在招生時,「會揀最優秀的學生,給他們最好的教育」。

隨着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令歐美有部分教授可能會因應當前形勢,改變以前來港的態度,變得更想來港工作,也有內地的精英學生,原本想去美國知名大學進修,但受動盪形勢影響,可能改為留學香港。隨着香港加大搶人才和大力推動科創,以及低稅制的優勢,加上大灣區龐大的市場,對有志於科技研發、落地創業的教授,又或學生未來的職涯來說,香港成為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加快訂發展藍圖 分段推進樞紐建設

立法會議員譚岳衡表示,特朗普上台後收緊了美國簽證政策,撤銷大批在美的國際學生簽證或合法居留身份,這些舉措間接影響國際學生赴美學習意欲,留學生回流或成為新趨勢,這為香港加速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帶來重要機遇。

香港擁有5所全球百強大學,是區域內難得的國際化教育高地,絕佳的地理位置、專上教育文憑的高認受性和相對平價的升學費用,使留學香港可以成為留學生的「性價比」之選。

提升教研水平和硬件設施

為此,香港首要做好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香港的中長期人力需求及專上教育架構和內容進行策略研究,訂立一套詳細的發展藍圖,分階段、分領域推進樞紐建設;第二,要持續提升專上院校教研水平和硬件設施,在確保本地學生學位供應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教資會資助大學和自資院校的非本地收生上限,鼓勵與協助大學開設更多國際化課程,為留學生提供雙學位、國際交換計劃、跨國合作課程等多元選擇;第三,要加強國際招生工作,特別針對美國回流學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學生,制定相應招生政策和宣傳措施,通過舉辦海外專場宣傳活動、國際教育展覽等方式,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港就讀,保持生源國際化。

引才匯才|港設「一帶一路」獎學金 已惠及49國學生

特區政府於2016/17學年首次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該獎學金旨在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傑出學生來港升學,修讀公帑資助的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和全日制研究院研究課程。

這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對本地學生的成長也有助益。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段煥豐表示,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可與本地學生,以至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流,為學習提供新思路、分享更廣闊的視野,而「一帶一路」獎學金可吸引當地極具潛力的青年來港學習、工作,甚至扎根香港,貢獻社會。

施政報告提出在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以獎學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學生,尤其東南亞國家聯盟、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來港升學。獎學金推出至今,已有超過680名來自49個「一帶一路」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越南的學生受惠,他們較多就讀商業、工程和科學相關學科。

為留住人才,政府已推出措施,包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允許非本地學生在本港專上院校畢業後逗留24個月,以申請工作,方便他們在香港工作創業。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香港各大院校抱團出海 加強推廣招國際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