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港鐵將軍澳綫故障 折射出香港交通難題

文/陳術

昨日(22日)的下班時段,港鐵將軍澳綫接連發生電力跳掣與信號系統「雙重故障」,以致全綫服務一度暫停,要歷時5小時於晚上大約十時半才全面恢復服務,港鐵就事件致歉,並指初步相信電力問題涉及北角至油塘站隧道段有架空電纜組件短路,相關政府部門極度關注事件,要求港鐵日內提交報告。港鐵故障不時有,每次某路綫有故障,近乎必然會造成交通癱瘓,這裏涉及兩個問題,首先是港鐵以至政府,有沒有一套更好的應急機制;其次則是,在本港「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政策下,有沒有方法令各種交通工具更能平衡以及互補。

港鐵昨日的故障可以分為「兩部曲」,第一是北角至油塘站隧道段出現跳掣,致該路段電力供應受阻,來往兩站服務需暫停;其後則發現將軍澳綫北角至寶琳及康城的信號系統相繼受影響,致全綫需暫停服務。綜觀昨日的傳媒報道,無論是從北角那邊回將軍澳的,還是由將軍澳一帶回港島的,市民都十分艱難,有人甚至在某港鐵站步行45分鐘回家。

曾為港鐵工程師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出,電力及列車的信號系統為兩套獨立系統,理應不會同時故障,形容事件奇怪,情况極不理想,又明言港鐵近年人手短缺問題引起關注,東鐵綫工程車事故暴露維修團隊經驗及知識不足,所以故障時間較長;另一熟悉鐵路運作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則認為現有系統設計存缺陷,促請港鐵投資新系統,可在事故發生10分鐘內準確診斷出問題。

如兩位議員分析準確,最為現實的問題,就是港鐵的工程、維修人員到底能否在故障發生後,短時間找出以及修正問題,更為自動化的做法,則是鐵路系統快速診斷出問題,甚至在短時間內解決。從過去多年的觀察,只要在繁忙時段有港鐵故障,附近地區交通癱瘓、市民受困近乎成為「必然」,問題發生這麼多次,為何仍未能更好處理?

鐵路系統不可能沒有故障,亦不可能期望一有故障工程人員就能極速修正,港鐵等還需要一套可行的機制,以更好的方式處理故障時的人流疏散工作,雖然不能同時找到載客量能與鐵路相比的替代工具,但那怕是多幾班巴士,更好的疏導工作等,相信故障期間的交通問題也可以好一點,筆者不相信完全沒有辦法做得更好。

多年以前,筆者就知道香港的運輸政策,是以鐵路為骨幹,即是鐵路最重要,甚至是最優先,鐵路的運載力強且速度快,但筆者個人想法是,市民需要的乃是一套有效且平衡的運輸政策,如果某地區單靠鐵路或某道路讓居民進出,鐵路或道路一出意外,某地區可能馬上成為孤島,今次將軍澳綫故障也是一個例子。香港地小人多,難免會因為鐵路、交通意外令某地段、地區陷入癱瘓,但即使困難,港鐵以至相關部門,都可以對不同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制定更好的應對策略,將對市民的影響減到最少。因為交通癱瘓難以回家的感覺,筆者試過,所以昨日將軍澳居民的感覺,筆者也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港鐵將軍澳綫故障 折射出香港交通難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