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秉堅
為了加強三無大廈及舊式單幢樓的管理,特區政府將於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以及荃灣四區,推行為期一年的「聯廈聯管」 試驗計劃,不過,計劃進展可能不太順利,有傳媒實地走訪油尖旺、九龍城兩個在試驗計劃內的小區,除了舊式大廈問題多,原來不少非自住的業主並不熱衷於參與大廈管理,變相會影響到大廈參與的「聯廈聯管」。筆者認為,舊式大廈管理既涉及衞生,也關係到公眾安全,有關方面宜「一手軟,一手硬」,一方面加強宣傳,另一方面則是在需要時加強執法。
有區議員接受訪問時指出,油尖旺 「聯廈聯管」試點小區內大部分都是單棟樓,雖然部分已成立法團,但大廈內不少單位改作劏房出租,業主普遍不參與大廈日常管理;而且,很多舊樓地舖的業權份數大,不少地舖業主因為管理費等原因,不願意參與大廈管理。事實上,大廈欠缺管理,日久失修,或會出現石屎剝落等問題,即使自住業主希望改善居住環境,也是「有心無力」。
對於三無大廈欠管理的問題,有報章分析就指出,大廈的非自住業主不願意承擔大廈管理的責任以及成本,甚至認為「事不關己」,其中一個處理方法,就是加強宣傳,讓非自住業主明白到好的大廈管理,也會提升租金回報。筆者認為,管理好三無大廈、舊式單幢樓的一個重要問題,還在於要處理好安全隱患,既照顧到大廈住客的福祉,也顧及途經大廈的市民安全。
去年9月,深井有私人屋苑外牆的石屎剝落,碎片擊傷正上學的女中學生及外傭,其中女生頭部流血,警方調查後,拘捕了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當時就有大律師指出,業主立案法團有責任管理建築物公用部分,若罪成法團主席可能留案底。在大廈業主而言(包括非自住業主),可能「得過且過」避免維修,可以節省一時的開支,但如果出現事故,業主可能要付上無限的法律責任,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因為疏於管理而釀成傷亡,乃是損害他人的不當行為。
故此,在推行「聯廈聯管」 試驗計劃時,一個最為重要的工作,乃是對所有業主的宣傳及教育,從安全、衞生角度考量,業主理應參與計劃,提升大廈管理;若非要從功利角度考量,更好的大廈管理以至衞生環境,才是對業主包括非自住業主最為有利。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可以加強執法,若有不遵辦強制驗樓或維修令的個案,理應以公眾利益為考量,嚴謹甚至加強執法。
根據估計,現時全港樓齡達50年以上的私人樓宇已攀升至9600幢,但是通過強拍推動的重建進度放緩,之前亦有分析指出,過去十年左右,每年增加超過500幢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但同期每年重建的私人樓宇大約只有160幢,即是重建速度,遠追不上樓宇老化的速度。筆者須指出,當重建速度追不上舊樓老化的速度,特區政府以至社會各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大廈管理以及維修工作,讓居民能夠有更衞生的居住環境,也減少各社區尤其是舊區的安全隱患。
(作者為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深水埗區議員、註冊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