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和《悟空傳》、《白日之下》、《破·地獄》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它們有同一位電影配樂師——香港音樂人、二胡演奏家朱芸編。朱芸編用音樂為電影及電視劇作品注入靈魂,讓觀眾陶醉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震撼中。他如何成長為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人,中間有哪些小插曲?在接受點新聞專訪時,朱芸編分享了他和音樂的不解之緣。
【被父親二胡演奏打動走上音樂路】
朱芸編出生於一個中樂世家,父親是一位二胡演奏家,朱芸編耳濡目染,從小就在二胡聲中長大。「我爸從小到大都在拉二胡給我和我媽聽,我覺得他拉得很有韻味,觸動了我的心,」朱芸編回憶道,「那時候我就想,有一天我也能拉得像他一樣就好了。」
儘管父親最初並不想讓朱芸編走上音樂這條路,還一度勸他不要跟着自己學二胡,甚至曾把二胡藏起來,但最終還是被兒子的熱情打動,開始教他演奏。朱芸編笑言:「開頭他都不想教的,覺得拉二胡太辛苦了,但後來他還是教了我。兩父子合奏演出,其實也很有趣。」朱芸編透露,父親曾一度希望自己從事法律行業,當時如果不走音樂的路,很可能就會選擇去學習法律,但最後朱芸編還是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二胡。

如今,朱芸編用自己的熱愛與才華收穫了一番成就。提到父親的反應和看法時,朱芸編的語氣充滿了溫情和愉悅,「他很開心,甚至說幸好當初沒有推我去讀法律。」朱芸編的父親會帶親朋戚友去電影院支持兒子的電影,「他覺得很好,可以將二胡的元素融入到了配樂中。」朱芸編還提到在參與電影配樂創作中,父親有時會充當「顧問」的角色,比如《破·地獄》中有些儀式和文化的理解是不能出錯的,就會向父親詢問。
【讚《哪吒》導演餃子「既理性又感性」】
作為兩部《哪吒》電影的配樂師,朱芸編與導演餃子的合作備受關注。導演作為一部電影的「指揮家」,經常會給電影的各個組成部分提出明確要求,以達到導演想要呈現出來的電影效果。在朱芸編心中,餃子導演又是一個什麼形象呢?

朱芸編形容餃子是一個「既理性又感性」的人。他舉例說:「他在創作上非常感性,能夠深刻理解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甚至會親自演繹角色的微表情,比如演示哪吒眨眼的動作,讓動畫師參考。」同時,在團隊合作上餃子導演又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朱芸編說餃子導演懂得如何與整個團隊溝通,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順利進行。
朱芸編坦言,兩人在創作過程中會有許多討論,但這些討論並非對錯之爭,而是藝術風格和方向的選擇,「我們會互相嘗試對方的想法,看看哪種方式更適合電影的整體格局。」他表示,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學習到了很多,慢慢培養對音樂的嗅覺,這種磨合和經驗也是學校裏學不到的。
【通過影視合作了解內地文化】
作為一位橫跨香港與內地的音樂人,朱芸編對兩地的電影音樂創作有着獨到的見解。他表示,兩地都有很多尊重藝術、渴望表達自己價值觀的導演和編劇,香港與內地的音樂創作在藝術追求上是相似的,但在文化表達上卻各有特色。他說到像《白日之下》和《破·地獄》就非常有香港特色,充滿了對本地社會議題的反思。而自己之前在參與一部東北背景的動畫電影《茶啊二中》的製作時,了解到了東北口音和笑話、以至東北人吃烤串的愛好等。他覺得很生動很有趣,了解內地文化的過程也算是一種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

朱芸編對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傾注了深厚的情感,笑稱這些作品不僅僅是他的一份工作,「而是像自己生了個兒子」一樣。他提到感受很深的一部是2017年郭子健導演的《悟空傳》,因為這是他第一部電影配樂作品,每次提到都充滿回憶。
對於未來,朱芸編充滿期待。他透露,自己非常希望能夠舉辦一場屬於自己的音樂會,像吉卜力電影原唱交響音樂會那樣,與觀眾分享他的音樂世界。
朱芸編鼓勵年輕人,如果有夢想,不要急於想如何實現它,而是專注於下一步該做什麼。他比喻道,「就像砸小石頭,關注下一塊怎麼砸,回頭看時,你會發現已經砸了很多塊了,再看夢想,好像也變得更近了。」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視頻攝製:任青、花天琪)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