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紮染」是源於黃河流域一種古老的手工染色技術,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是用線、繩等工具把待染織物紮、縫、縛並染色後,再把結重新打開,晾曬形成不同圖案的染色。泉水紮染則是用泉水中的礦物質,激發主染料板藍根中的活性菌群,使織物的顏色更鮮艷更具有層次感,同時把泉城的泉水、荷花和柳樹等文化元素融入到紮染過程中。
「我覺得未來紮染一定要服務生活,融入生活場景」,在濟南泉水紮染非遺傳承人李潔看來,紮染不是高高在上的非遺標本,一定要在特定的場景中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她手裏的紮染從一塊塊布料,走進了酒店房間、護膚品包裝等生活的一角。在濟南泉城大酒店的紮染主題房中,李潔和團隊專門設計了一整套紮染軟裝,從床品抱枕到擺台插畫,在藍白交融的紋理中,彷彿能看到泉水流動的痕迹。和國貨品牌頤蓮的跨界合作,將深淺不一的藍在禮盒包裝上定格,這是非遺與現代產品的融合。
為推廣傳承泉水紮染,李潔走進校園,把染缸搬到學生們的教室裏,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接觸這門工藝。2020年開始李潔在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開設紮染課程,讓大學生們參與紮染項目策劃、設計染色到產品定製的整個過程。而在小學課堂,她更注重啟發興趣,向學生們普及相關知識並傳授基本技法,引導孩子們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連接起來。如今的她,把一半時間都留給了課堂和學生,沒有多麼宏大的規劃,她只是希望泉水紮染能被更多人了解,出現在更多人的生活中。
在非遺世界裏,李潔不僅是一位染布的人,更是一位推動者和連接者。她曾經從事過策劃推廣,對市場運作敏感,這些經歷成為她服務非遺的重要基礎。「我希望藉助泉水紮染探索出一種發展模式,然後分享給更多手藝人,把更多更好的手藝推薦給社會各界」。李潔深知要讓非遺傳承發展僅靠守成是不夠的,於是她親自做橋樑,將泉水紮染作為一個樣本,來探索一種可以推廣的非遺傳播路徑,讓更多手藝人看的見方向。泉水紮染對她而言,是一次探索,也是一種責任。
記者、拍攝:胡臥龍、殷江宏、辛希萌(實習)
剪輯:樊征、黃寶儀、胡臥龍
相關閱讀:
100種生活|帶「甲亢哥」逛重慶 攝影師用鏡頭把家鄉推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