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澳三地特殊教育共融活動圓滿舉行 冀弘揚自強不息和助殘精神

【點新聞報道】適逢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5月18日),全國多個地方以「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為主題,展開多元化的助殘活動。由上海市閔行海外聯誼會主辦、上海市閔行區啟智學校承辦,閔行海聯會香港聯會、香港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聯會、青草音符、澳門特殊奧運會、上海市閔行區啟音學校等單位協辦「藝路同行·遇見未來」——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暨滬港澳三地特殊教育共融活動。

去年,上海閔行海外聯誼會、香港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聯會、澳門明愛在香港維多利亞海港舉辦「首屆滬港澳三地SEN學童共融跑」,透過跑步共同慶賀華誕,促進三地特教學生交流,提升推動社會關注及支援。是次活動更作為系列活動的延續,並於5月20日至24日舉行滬港澳三地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藝術作品展,以藝術為橋樑、科技作驅動引擎,跨越界限,促使滬港澳三地特殊教育持份者相聚黃浦江,共同編織出一幅共融、創新和希望的壯美畫卷。

活動於5月20日在上海海派藝術館進行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現場逾300位來自滬港澳三地的特殊教育師生、業界持份者和愛心使者等,共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和平友愛共融」的盛事。每位特教學生都展現活力和藝術天分,上海市啟智學校學生展示輕彩泥趣和純熟的咖啡調配技巧;啟音學校學生的烘焙工坊飄逸香味;青草音符學員表演非洲鼓樂《AMANI》,帶動全場高昂氣氛。此外,二樓展覽廳內展出150多幅特殊學生的藝術作品,有的是水墨畫卷裏藏着星辰大海,更有的是利用手工雕塑表達時光絮語,琳瑯滿目。

青草音符學員表演非洲鼓樂《AMANI》,帶動全場高昂氣氛。(受訪者供圖)

啟動儀式以箱鼓《小跳蛙》的歡快節奏正式揭開序幕。歌曲由閔行區啟智學校孩子們擔任表演者,全場觀眾專注地欣賞動人旋律。頒獎儀式上,三地藝術家為獲獎作品頒授獎項,這不僅是表揚孩子們的藝術才華,更是對他們予以高度的肯定和鼓勵。期間,上海星時代公益中心更捐贈鋼琴,為寂靜世界注入靈動音符,啟音學校的孩子們用手語演繹《世界贈與我的》,指尖流淌的不僅是歌詞,更是對生活的感恩和熱愛。

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上海市閔行海外聯誼會執行副會長、閔行區委統戰部副部長何美龍致辭表示,「教育者的使命,是讓每粒種子都找到屬於自己的土壤」。他寄語,「愛與專業的漫長修行」,勾勒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堅守圖景,更以藝術展為起點,呼籲社會各界以「光」為引,讓每個生命都能在時代的星河中閃耀獨特光芒。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郭玲麗的話語充滿溫度:「當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攜手,當科技與藝術共舞,教育的本質便回歸到對『人』的終極關懷。」

浦江潮湧,匯流成海;紫荊花開,香溢濠江。這場跨越山海的相聚,是對「平等、參與、共用」理念的生動詮釋,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溫暖注腳。當藝術的紐帶從黃浦江畔、聯結到維多利亞港和濠江的波瀾,當科技的賦能照亮每一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之路,我們看見:在包容的陽光下,每一朵浪花都能折射七彩光芒;在創新的土壤裏,每一粒種子都能綻放生命奇跡。

「藝路同行·遇見未來」——這不僅是一句美好的期許,更是三地教育工作者共同書寫的時代答卷。願今日播下的藝術種子,在愛與理解的澆灌下,長成遮風擋雨的森林;願此刻凝聚的共融力量,化作照亮前路的星辰,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更加溫暖、更加包容的明天。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滬港澳三地特殊教育共融活動圓滿舉行 冀弘揚自強不息和助殘精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