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點ESG|港島「毛孩子」安全專場!交通「汪」嘉年華教授人寵出行法則

【點新聞報道】近年來,香港養寵家庭數量持續攀升,寵物逐漸成為千萬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員。然而,當毛茸茸的身影頻繁出現在街頭巷尾,人與動物共享公共空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2021至2024年間,港島區發生近100宗涉及動物的交通事故,98%的受害者是貓狗。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寵物主人的錐心之痛,更是城市治理必須直面的民生課題。

面對這一現實困境,港島總區交通部於上周(5月17日)在北角交通安全城推出破局之舉——交通「汪」全嘉年華。活動以「迷你道路設施+寵物參與」的創意形式,吸引了超過2500人次及逾100隻寵物犬到場。這場將道路安全知識與動物保護理念巧妙融合的盛會,既回應了市民對寵物出行安全的深切關切,更透過政府部門的主動作為,為構建人寵共融的可持續社區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實踐樣本。

(圖片來源:香港警察)

從社會維度來看,這場活動構建了包容共生的社區生態,推動動物福祉進一步落實。現場設置的迷你道路設施,讓狗主與寵物共同體驗「行人四寶」(天橋、斑馬線、隧道、人像燈)的使用場景。這種沉浸式教育有效提升寵物主人的安全意識,同時透過寵物參與公共空間活動,打破傳統社區對動物的排斥心理。

(圖片來源:香港警察)

另外,活動特別設計的「小朋友蒙眼體驗:與導盲犬做朋友」環節,還具有雙重教育價值。一方面,透過專業導盲犬的示範,向兒童傳遞道路安全知識;另一方面,以動物為媒介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也是從認知層面為未來社會培育具有責任感的公民。

(圖片來源:香港警察)

在治理層面,港島總區交通部透過多維舉措,實現道路安全與人寵共融治理效能的提升。法律規範上,《2021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將撞到貓狗後的停車報警義務納入法律框架,司機在撞到貓或狗後必須停車,並向警務人員或有合理理由提出要求的人提供個人資料,否則須在24小時內報警,違反者可處罰款1萬元及監禁12個月。這項條例突破傳統「人類中心主義」,將動物福祉正式納入公共安全治理範疇;在執行策略方面,警方聯合相關團體開展教育活動,藉助專業力量增強教育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形成「數據驅動-精準施策-效果評估」的治理閉環;此外,治理過程強調多方聯動,警方與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等福利團體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例如,在接到動物受傷報告後,警方會通知漁農自然護理署或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協助。同時,警方將動物保護培訓融入基層警務工作,以增強教育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作為ESG理念的生動實踐,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公共安全教育,更是對城市治理精細化的有益探索。當道路安全與人寵共融在嘉年華中實現「化學反應」,香港正以實際行動詮釋: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乎環境與經濟,更在於構建一個尊重生命、包容共生的社會共同體。

(點新聞實習記者張雨辰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新聞

易點ESG|港島「毛孩子」安全專場!交通「汪」嘉年華教授人寵出行法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