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教科書對通脹危害的遺漏

文/張俊獅

由於學術界不涉及政治團體,一般人都會以為西方學術界是非常公平、公正。但很多人不察覺的是,其實西方學術界的理論,尤其很多社會科學的領域,都是非常偏頗,而且錯漏甚多。至於為什麼學術界一直存在錯漏,這個我們可以考慮一下這些錯漏,究竟是無心之失? 或者是故意而為之?那麼如何去判斷呢?

很簡單,說出來大家都很容易明白。如果是無心之失,那麼這些錯誤都應該是獨立的,而且它們沒有規律,更不會有同樣的導向性。而剛剛相反,如果錯誤都互相關連,而且所有錯誤都是為某一些特定人群謀福利,那麼便不是無心之失,而是故意而為之。

明白了這個,以後大家對西方理論的錯漏,及這些錯漏的背後動機,自會有更深的了解。以後在本專欄中,筆者會一一揭示西方教科書的錯漏,而且通過解說究竟有誰得益,讀者們自會明白究竟眾多教科書的錯漏是無心之失,還是西方故意而為之。

今天向大家解說一下,前幾星期我一直寫的通脹問題。在經濟理論中,通貨膨脹通常被描述為政府推動經濟發展時產生的副產品。它被視為一種手段,而不是經濟政策的最終目標。然而,現實中卻有許多國家將通脹水平列為經濟政策的目標,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這一目標。這不禁讓人感到奇怪:為什麼要把一個「副作用」當成「治療效果」來追求?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關於超級通貨膨脹的危害及一般通脹的危害,筆者在前兩期的文章也有敘述,在此不贅述。而上次筆者所介紹的情況就是,雖然通貨膨脹未達到超級通貨膨脹的水平,但是對市民大眾還是有很大害處的。但問題是,為什麼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對一般的通貨膨脹的害處,沒有任何敘述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誰能在通貨膨脹中獲益。

有兩種人能在通脹這個過程中得利。第一種是商業財團。因為他們提高商品價格的速度,往往比調整工資的速度快。這意味着,他們的收入增加了,但勞工的實際購買力卻下降了。所以,通貨膨脹對商業財團他們來說是有利的。

第二種受益者是一些不務正業、只靠借錢及印錢為生的西方政府。美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美國政府發行了大量國債,而政府中卻有很多部門,充滿了冗員,而且貪污嚴重。這些都是特朗普上台後,自己揭發出來的事實。

這些政府通過印鈔來解決自己的財政問題,但卻將通脹的負擔轉嫁給普通市民。這樣一來,政府的財政壓力減輕了,但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卻大幅上升。

而很多西方政府故意不提通脹的影響,原因就是他們自己就是通脹的受益者。很多西方政府就是通過印錢而解決財政壓力,過程中自然會引來社會通脹。因此他們當然不會批評自己的政策。

而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許多故意遺漏或錯誤的部分,往往是為了迎合西方政府和財團的利益。這些教科書並不是中立的,而是偏向於為政府和財團謀福利。至於為什麼教科書會偏幫財團,這個以後在本專欄會繼續向各位揭示。

需要指出的是,通貨膨脹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現象,它更是一場財富重新分配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商業財團和揮霍無度的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普通市民則成了被動的犧牲品。教科書和政府對通脹影響的刻意忽略,正是為了掩蓋這場不公平的遊戲。了解通脹背後的真相,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財富,還能讓我們在面對經濟政策時,保持清醒的頭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新聞

新聞背後|教科書對通脹危害的遺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