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維港景色怡人,引入具規模的娛樂活動設施,有助進一步展現海濱魅力,吸引遊客。市區重建局提議,將土瓜灣避風塘至啟德郵輪碼頭一帶構建成為「東維港灣區」,初步建議在啟德體育園和馬頭角道對開的內港位置,提供划艇、獨木舟等水上活動,增設浮台用作表演場地,同時將躉船改裝成餐飲、泳池、漂浮沙灘等場所。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團隊現正就土瓜灣海濱研究的初步建議作深入優化,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向市建局提交初期報告,並提出可行性建議。

土瓜灣海濱研究於今年三月展開,範圍涉及近800公頃,涵蓋土瓜灣海濱長廊和沿岸一帶,以及毗連對開的水體;內陸面積上至北面的九龍城「龍城」區、東至啟德發展區,西至何文田山及高山劇場綠化帶。
藉舊區更新 發展「東維港灣區」
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表示,土瓜灣海濱研究目標是構建世界級「東維港灣區」,土瓜灣海濱的水體面積,與悉尼、挪威奧斯陸,以及日本的東京港相比,具相當規模,極具潛力成為世界級灣區。
韋志成指出,「海─岸─陸」三合一的新規劃概念,在海外已發展成熟,部分更建設成聞名遐邇的港灣,包括澳洲悉尼Darling Harbour和挪威奧斯陸的Aker Brygge,兩個世界級的大型海濱發展區域,共通點是透過舊區更新,重整及重新規劃土地用途、改善舊區已建設環境和提升道路網絡,充分發揮沿海用地的優勢,結合「海─岸─陸」元素作多元發展,成為全球著名的灣區。
善用原有海濱長廊碼頭等設施
研究初步建議,利用土瓜灣沿岸的海濱長廊、碼頭等基本設施,短期內毋須額外建造硬件,提供水上活動、表演場地和休閒設施。
其中,在啟德體育園和馬頭角道對開的水體屬於內港位置,水流相對平靜,適合提供划艇、獨木舟等相對靜態的水上活動,或增設浮台用作表演場地、舉辦音樂會等,讓市民能在岸上觀看表演。
土瓜灣對開避風塘現時有躉船停泊,並設有兩條防波堤。研究初步探討,將部分沒有工程作業的躉船加以改裝,提供餐飲服務、用作舉辦戶外音樂會、擺設特色光影藝術裝置,或改裝成泳池、漂浮沙灘等。研究同時建議,在防波堤擺放藝術裝置,供市民及遊客乘船「打卡」,給予多元化的消閒娛樂體驗。
建行人板道 駁通海濱「斷裂位」
至於在土瓜灣海濱的兩個「斷裂位」,包括翔龍灣對開臨海煤氣設施用地,以及青洲英泥碼頭一帶海濱地段,研究認為可考慮適度興建行人板道駁通,但部分地段涉及私人業權,除了與業權人商討解決方案外,同時探討在該處以小規模填海,興建行人板道的可行性。
韋志成指出,相關建議仍需詳細研究及經一系列的技術影響評估,亦要與政府部門、躉船作業者等持份者商討,例如在維港提供水上活動、表演場地和餐飲等設施,須符合相關法規要求、牌照申請等事宜;躉船改裝成餐飲場所,亦需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所需的經營牌照,符合消防、食品衞生安全等法規要求。他期望,藉着市區更新項目改善舊區,加強貫通土瓜灣內陸地區與海濱空間,將人流和活力帶到海灣。
旅遊業:娛樂活動老幼咸宜
旅遊業界歡迎市建局打造「東維港灣區」,有助吸引遊客之餘,也可以鼓勵港人在假期留港,享受海濱區娛樂消閒活動,建議興建海上噴泉製造新地標,在防波堤擺放港味元素的「打卡點」,例如袖珍版九龍城寨。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向《大公報》表示,「東維港灣區」的概念非常吸引,隨着啟德體育園啟用,將附近沿岸打造成一站式大型海濱區域,可為遊客提供多元化的消閒娛樂體驗。
市建局的建議提到,「東維港灣區」提供划艇、獨木舟等水上活動。崔定邦認為,可以考慮加入更多老幼咸宜的娛樂,為港人帶來多一個消閒熱點。此外,可以建造一座海上噴泉,晚間配合燈光效果,結合香港優美的臨海景色,必定成為新的地標和「打卡位」。
海濱會主席:發揮創意吸遊客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何文堯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市建局是保護海港條例修訂後,第一個就海濱發展提出新建議的機構,發揮創意令海濱更多姿多彩,但認為如何落實有關建議,將會是真正的挑戰。
何文堯表示,從市建局現時提出的初步建議內容,超出市建局的範圍,而有關海濱在海濱事務委員會範圍內,所以委員會非常關心。由於相關的細節尚待釐清和確認,暫時未能確認由哪一個政府部門執行。
啟德體育園對開海面現時停泊多艘躉船,他曾聽過有聲音認為躉船影響海濱景觀,希望遷走躉船。不過他指出這些款式的躉船是香港的獨特景象,對於市建局初步建議善用躉船,加以改裝及美化,賦予餐飲、娛樂等新功能,他認為是正確方向,如果做得好,估計有機會吸引遊客到來。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