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網購寵物風險不容忽視

文/興銀

隨着社會風氣變遷,愈來愈多人喜歡飼養寵物,再加上網購盛行,近年不少消費者都會經網上平台或社交媒體購買貓狗作寵物,但當中所涉及的風險卻不容忽視,避免得不償失。最近,消委會聯同漁護署進行調查,發現網購的貓狗較多健康狀況欠佳,比例明顯高於購自實體寵物店的貓狗;而逾九成網購貓狗於求診時更欠缺適當的疫苗接種紀錄。

市民為何熱衷網購寵物呢?相信與網購的售價相對較寵物店便宜有關。雖然難以籠統講網購寵物的價錢,但部分網購寵物便宜兩至三成,相信對市民有較大吸引力。不少註冊獸醫提到,過去一年,每10隻求診的新購買貓狗中,平均近半來自網購。更重要的是,網購的貓狗有約一半健康狀況欠佳。調查顯示,每10隻求診的網購貓狗中,平均有約一半被發現患有疾病或處於不良狀態,比例高於購自寵物店的貓狗。最常見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腹瀉、皮膚感染等。

網購的寵物不僅健康狀況欠佳,還普通欠缺疫苗接種紀錄。調查顯示,逾九成網購貓狗於求診時欠缺適當的疫苗接種紀錄,亦曾有寵物主人所持的針卡沒有任何獸醫簽署及只有簡體字樣。

到底是哪些人在網上售賣寵物?他們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呢?消委會以神秘顧客身份,成功接觸13名網上賣家,發現約9成賣家疑涉內地走私或本地無牌繁殖或販賣等。其中5人表示,其出售的狗隻來自內地繁殖場及犬舍,售價由人民幣5000元(玩具貴婦犬)至港幣4.6萬(法國鬥牛犬)不等,另有5名賣家自稱本地「私人繁殖」而非本地持牌繁殖者,3名賣家聲稱持有本地認可狗隻繁殖牌照(「黃紙」),不過只有1人表示會在交手時提供,另外2人都不能提供「黃紙」。

調查顯示出,現時九成網購寵物都是無牌,部分賣家聲稱是自家繁殖,但可能是從內地走私寵物來港;即使是自家繁殖,都未必有領取牌照,這些情況均屬犯法。買家如果通過網上購買由內地走私或本地無牌繁殖或販賣的寵物,背後的風險自然相當高。香港寵物業商會副會長陳雅芝就直言,從獸醫方面聽到不少網購寵物有貓瘟或狗瘟,運送過程很多時很擠迫,如果從內地走私來港,可能受到感染,市民購買的一刻未必察覺到,但數星期後問題就會浮現。到時可能為時已晚,而且聯絡不到賣家。

更重要的是,網購寵物時還容易遇到網絡騙案。不法分子會利用假賬戶或即時軟件的高度匿名,導致買家難以追查真實身份,不法分子亦可能利誘獎賞令市民領養動物,牽涉金錢交易。為了吸引市民購買,有些網購平台會提供所謂的健康保障期可以退款,承諾歸承諾,但如何確保承諾能落實到位,賣家如果不透露真實身份,如何兌現或追討就是一個大問題。

須知,如果是在實體寵物店購買寵物,漁護署有定期監察,要求實體寵物店領牌及每年申請續牌,發牌條件包括要為出售的寵物提供足夠空間、通風系統符合要求及打齊所需疫苗,確保沒有遺傳病才能出售;初生狗隻最少要10個星期大及斷奶才可以賣,可以保障動物福祉。如果涉及網上無牌銷售,可能會令寵物受到很大痛苦,甚至是身體狀況嚴重不佳。

事實上,不少市民對網購寵物的風險認知不足。合法來源的寵物主要包括進口或者本地繁殖,如果賣家指稱狗隻是進口,必須提供相關入口證,而如果報稱是本地繁殖,就應該提供由漁護署加簽的狗隻繁育者聲明書,亦即俗稱的「黃紙」。如果兩者都沒有,消費者就需要萬分小心了,避免得不償失,甚至墮入騙案。

長遠來講,政府需要出台減少非法寵物買賣的相關政策,不過制定此政策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所以現階段,賣家的自我約束和消費者的選擇亦很重要。消委會就提醒消費者,網購寵物如遇「走數」、貨不對辦難以追討,應盡量避免網購,轉而在實體店買寵物或考慮領養。

相關閱讀:

消委會:網購貓狗多數狀況欠佳 逾9成求診無針卡

漁護署:網購寵物或涉釣魚詐騙 合法來源有2途徑

港人帶寵物北上攻略!檢疫、文件、流程一圖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網購寵物風險不容忽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