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半年結業4戲院 吸引觀眾重回大銀幕為何如此難?

【點新聞報道】香港戲院行業正面臨嚴峻挑戰,結業潮持續蔓延。今日(5月15日),MCL康怡戲院宣布將於本月28日結束營業,將成為2025年上半年第四間結業的戲院。與此同時,嘉禾於昨日(5月14日)宣布旗下位於筲箕灣的銀河廣場戲院轉型為「自助售票戲院」,成人票價統一為40元。業界艱難求存,香港電影業出路何在?

MCL康怡戲院宣布將於本月28日結束營業。(網絡圖片)

目前,香港共有53間常規戲院。2024年,全港有9間戲院結業;2025年尚未過半,已有北角新光(3月3日)、旺角新寶(4月1日)、黃埔嘉禾(4月10日)相繼停業,加上即將因租約到期結業的MCL康怡,半年已有4間戲院「消失」。自2020年疫情開始至今,本港累積已有20間戲院結業。

華坊諮詢評估董事譚善恆指出,戲院投資金額龐大,租約年期長,難以像一般商舖般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疫情影響未散 流媒體崛起

回顧疫情期間,2020年戲院因防疫措施停業116天,票房僅5300萬元;2021年停業48天並受限座率影響,票房為12億元。無庸置疑,疫情對本港戲院的影響顯而易見,市民被迫留在家中,收看流媒體平台,因此加速了流媒體平台的崛起。

香港的串流媒體市場競爭激烈,Netflix、Disney+、Amazon Prime Video和Apple TV+等眾多國際串流媒體巨頭與ViuTV和MyTV Super等本地服務競爭。根據羅兵咸永道數據,香港OTT市場在過去兩年快速增長,於2023年達到3. 71億美元。預計該市場將以5.7%的複合年增長率繼續擴展,到2028年達到4.91億美元。訂閱串流服務在2023年佔香港OTT總收入的近84%,並有望在2028年增加至超過85%。

觀眾進場意欲低 票房數據大不如前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戲院是反映經濟的「寒暑表」,要探討電影行業的趨勢不能單看戲院或單一電影的走趨,「要看整條生態鏈,因為會影響到行業的盛衰。」戲院決定了回收成本有多少,票房收入亦影響了一部電影在海外能賣多少錢,「所以結業對我來說是很大件事。」

《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照。

根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數據顯示,儘管2024年有《九龍城寨之圍城》和《破地獄》兩部票房破億的電影,全年票房收入仍約13.4億元,同比下跌6.2%,倒退至2011年水平,與疫情前2019年的19億相比,下跌25.48%。過往被視為「票房保證」的美國荷里活電影表現亦大不如前。整體來說,香港電影市場沒有了往日熱鬧景象,觀眾進場意欲的減少,某程度也跟電影創作與題材上的窄化有關,田啟文指出,無論是香港電影還是外語片,都正在面對題材不夠多元化的樽頸。

業界主動轉型 戲院推低價票求生

不過,港人對電影的熱情未完全消退。不久前第三屆全港戲院日以統一票價30元,吸引逾19.4萬人次參與。同樣,嘉禾銀河廣場戲院轉型「自助售票戲院」,推出全日全場成人票40元的低價策略,吸引觀眾回流。

「開心香港」「全港戲院日」九龍塘又一城電影院排隊情況。

為支持電影業,特區政府於2019年及2024年分別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10億及14億港元,並推出「電影製作融資計劃2.0」,為製作預算不超過2500萬元的電影提供資助及便利措施。

著名導演王晶在其YouTube節目《王晶笑罵江湖》中表示:「港片不會死,但要多拍觀眾喜歡的電影,而不是只拍自己想拍的。」他呼籲業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創作方向。

相較於手機和電腦的侷促觀影體驗,戲院的巨幕衝擊與環繞音效仍是無可取代。當下觀眾的觀影心態已從「看什麼」轉為「值不值得看」,戲院亦需隨之調整策略。相信隨着未來經濟復甦,香港戲院定能重現熱潮。

(點新聞實習記者劉鴻霖報道)

相關閱讀:

康怡戲院5·28結業 影迷憶多年陪伴嘆可惜

(有片)記者實測港島「無人戲院」:自助售票「無人」檢票? 售6張飛入座11人?

街訪|全港戲院日戲飛今開售 市民提早排隊搶飛 盼活動「加碼」齊撐香港電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半年結業4戲院 吸引觀眾重回大銀幕為何如此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