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從28818到75000:外勞倍增下 如何保障本地工人權益?

文/馮沛賢

特區政府自2023年以來,強推「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其中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解凍」26個職業類別及低技術職位輸入外勞,自推出至2024年9月底的一年間,總共輸入了28,818名外勞,平均每月2400人。勞福局局長早前透露,優化計劃截至2025年2月總共輸入了51,000名外勞,意味近期短短5個月內,又新增了22,000名外勞,平均每月4,400人,接近翻倍。計及建造運輸等其他行業輸入外勞計劃,短短兩年內合共超過75,000名,數字龐大。其中在51,000名優化計劃外勞中,飲食業佔最多,超過2萬人。

本地就業方面,建造業、飲食零售等服務行業的工人投訴,尤其是年長、兼職的工人,均反映僱主輸入外勞後「唔夠工開」,甚至沒有工作機會,甚至影響雙職婦女任職侍應的機會。按統計處數據,優化計劃自前年9月推出以來,「餐飲服務業」及「零售業」的失業率便分別由4.4%及3.5%,上升至今年2月的5%及3.9%,較最新的整體失業率3.2%為高。筆者建議特區政府研究是否需要根據行業失業率而靈活調整外勞及本地勞工的人手比例(現時為1:2),如行業失業率超過一定比例,行業人手比例調整為外勞:本地勞工不少於1:5的人手比例,更有效確保本地僱員的就業機會。

自推出勞工計劃以來,社會時有報道不少無良中介公司藉着外勞不熟悉香港的招聘程序,濫收中介費用或其他費用,令外勞的工資及權利被剝削,外勞因害怕失去工作也不敢投訴。特區政府應與內地合作,宣傳教育有意來港工作的外勞應透過有牌照的中介公司,同時應嚴懲違法的中介公司,並加強部門的執法概念,定期與警方合作,巡查及檢控違法行為,以確保制度不被濫用。

本地僱主方面,有企業為符合資格招聘外勞,會在本地招聘時透過設定不合理條件,如清潔工要求掌握英文、侍應要求大學學歷、遠距離跨區工作等排除本地應徵者,從而以本地招聘困難為由招聘外勞。建議特區政府定期監測僱主是否有嚴格遵守規定的人手比例聘請外勞,「四星期本地招聘」時的招聘要求是否合理,同時確保本地招聘與聘請外勞的要求一樣等。

本地僱員方面,有僱主反映本地工人工作態度並不積極,工作質量欠佳。例如建造業方面,本地有經驗的老師傅經常工作幾天後休息幾天,導致工程進度緩慢;餐飲服務行業也有兼職僱員答應工作但最後不出現,令僱主更傾向於聘請工作時間更穩定的外勞。筆者建議在職業培訓課程中加入提升工作態度的課程,如服務行業的服務質素,以提高本地僱員的就業競爭力。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新界西)總工會副理事長、屯門區議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從28818到75000:外勞倍增下 如何保障本地工人權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