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代表團結束卡塔爾和科威特訪問行程,成果甚豐,昨日(14日)總結行程時,李家超指這次中東之行成功推動六方面成果,包括進一步推進香港特區政府與卡塔爾政府和科威特政府之間的關係;達成了共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優勢;進一步建立與海合會國家的關係等等。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則指出,卡塔爾和科威特近年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招商引資,兩國商機處處。事實上,現時全球形勢複雜,特區政府奮力開拓新市場,既有利於推動香港經濟,亦有利於促進香港與中東國家的交流。
李家超會見傳媒時,指出特區政府正積極探討與海合會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進一步開拓海合會國家市場。隨着貿易與投資關係持續深化,可為香港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商討自由貿易協定注入新動力,期待與海合會進一步推進相關討論。有份參與的盧金榮接受傳媒專訪時亦指出,透過今次行政長官率團訪問中東,香港可擔當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成為把中東資本「引進來」,以及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橋樑。
整個行程的亮點,還包括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即日起可免簽證入境卡塔爾30天,昨日又宣布了阿聯酋及阿曼的免簽證入境安排,兩項措施均於今日生效。自李家超上任特首以來,這是第二次中東之行,香港與卡塔爾政府和科威特政府達成了接近60項備忘錄和協議,進一步促進雙方的交流及合作,中東國家不少都是繁榮富裕之地,香港能開拓更多高質量市場,自然亦能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惠及社會。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背負的責任,並非單純自己「做生意」,而是與內地企業攜手,開拓「一帶一路」市場,今次有參與中東之行的內地企業代表也指出,對中東市場的未來合作充滿信心,又認為此行讓內地企業認識到香港作為國際化平台的獨特價值,直言香港是重要的橋樑,能幫助他們與中東市場建立更緊密聯繫。
無論是特朗普第一次出任美國總統時的貿易戰,還是他再次上任而再發起的關稅戰,從國家到特區層面,都清楚地意識到,在不與美國脫鈎的情況下,開拓更多市場,就等同為企業、經濟多「買一個保險」,東盟市場的潛力大家都知道,其實中東市場的潛力亦不遑多讓,但因為文化以至語言等因素,往後特區政府要更好地開拓中東市場,除了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可能還需要當地人「帶路」,協助香港以至內地企業更快地進入相關市場。
從李家超的公布內容可見,推動香港與中東經貿合作是一個面向,而促進香港與海合會國家的人文交流,則是另一面向。事實上,雙方還可能在旅遊、教育以及文化等進一步合作,例如在旅遊,更多中東國家的旅客可以來香港,感受香港這國際都會的魅力;又或者在教育方面,香港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歡迎其他國家的學生來留學。凡此種種,雙方合作實在存在無限個可能,當中要旨,還是香港要用好「一國兩制」、內外聯通的優勢,為香港和國家開拓更多市場,促進經濟以至人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