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財經觀察|從特朗普中東之行看晶片巨頭的夾縫生意

特朗普5月13日訪問沙特阿拉伯。(新華社資料圖)

文/王妮娜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和中國達成超市場預期的關稅協議後,馬不停蹄去了中東。有評論說,這次特朗普去中東是奔着生意去的。在訪問沙特阿拉伯的首日(5月13日),他就簽了金額達數千億美元的單子。其中包括英偉達將向沙特出口1.8萬枚頂級AI晶片,支援沙特人工智能公司Humain的500兆瓦資料中心計劃。受此消息振奮英偉達昨日收盤價大幅飆升(+5.63%,129.93),市值一夜增超約1.2萬億。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背景下,這一動作不僅標誌着美國試圖通過技術出口鞏固中東盟友關係,更凸顯了英偉達在中美戰略競爭中的複雜角色——既是美國技術霸權的重要推手,又是全球化市場利益的追逐者。

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重點之一是科技競爭。近年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網羅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國家,組建對華技術打壓聯盟。這類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國家散布於世界各地——中東正在成為中美技術爭奪的「新戰場」。中東地區因其地緣戰略價值和技術合作潛力,已成為中美博弈的焦點。美國近年來將以色列、沙特和阿聯酋列為對華科技戰的「關鍵國家」。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的核心目標,正是通過技術出口綁定沙特等國的AI基礎設施,強化美國在中東的技術主導權。

英偉達與沙特的合作專案,表面上是一項商業協議,實則暗含政治意圖。根據協定,英偉達將向沙特支援的Humain公司提供先進AI晶片,支援其大規模資料中心建設。這一合作與美國政府推動的「AI擴散規則」形成呼應——通過限制對華出口,同時向盟友開放技術,構建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AI供應鏈。值得關注的是,Humain公司由沙特主權基金(PIF)注資成立,而沙特此前已通過採購美國武器系統積累了大量先進技術,這使得美國對沙特的晶片出口既是對盟友的拉攏,也是對技術流向的間接控制。

作為全球AI晶片領域的絕對龍頭,英偉達在中美競爭中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雙重角色。英偉達是美國技術霸權的執行者。英偉達的晶片技術已成為美國對華科技遏制的重要工具。自2022年美國啟動對華AI晶片出口管制以來,英偉達被迫推出性能縮水的「中國特供版」晶片,但美國政府的政策反復導致這些產品屢遭禁售。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叫停H20晶片對華出口,導致英偉達面臨高達55億美元的庫存損失。這種政策導向使得英偉達不得不配合美國戰略,成為技術封鎖鏈條上的關鍵一環。

然而對於任何一家全球高科技企業,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5年1月和4月,英偉達CEO黃仁勳兩次緊急訪華,試圖穩定客戶信心並探索合規合作路徑。他在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的會面中強調「扎根中國市場」的決心。坊間對他此次會面中一改黑皮衣着裝解讀為極力展現誠意。這種努力背後是中國市場的不可替代性:2024年英偉達中國區收入的80%來自H20晶片,而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增速遠超美國同行。

這種雙重性導致英偉達陷入「戰略撕裂」。一方面,其市值因中東訂單和AI熱潮飆升至3.1萬億美元,逼近全球第二大公司蘋果;另一方面,對華市場的依賴與政策風險使其長期增長面臨不確定性。英偉達的困境折射出全球技術生態的重構趨勢。

美國的出口管制反而倒逼中國加速技術自主。華為等本土企業已在部分AI晶片性能上逼近英偉達,而寒武紀、燧原科技等廠商通過差異化競爭搶佔市場。2025年,中國AI企業開始轉向國產晶片,華為的昇騰系列甚至在某些配置上超越英偉達產品。黃仁勳四月份在華盛頓出席論壇時,明確表示在人工智能(AI)領域「中國就在我們身後,我們非常非常接近。」

英偉達試圖通過布局美國本土製造和盟友市場分散風險,但其核心生態仍依賴CUDA平台的全球開發者網絡。中國擁有150萬CUDA開發者(佔全球30%),若中美技術徹底脫鈎,英偉達的生態優勢可能被削弱。

沙特等國的技術野心為英偉達提供了新增長點。然而,中東市場的政治敏感性極高:美國希望通過技術綁定防止中國滲透,而中國同樣通過「東數西算」等工程擴大區域影響力。中東訂單在英偉達全球生意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尚需時間觀察,其最大的風險來自大國博弈和中東地緣政治風險。

百年之變的格局下,跨國企業難以獨善其身。儘管黃仁勳宣稱技術無國界,但美國政府通過出口管制、關稅和產業政策,將英偉達推向了戰略競爭的前線。未來,若中美競爭持續升級,英偉達或許不得不做出更痛苦的抉擇——是繼續在夾縫中尋求折中方案,還是徹底倒向某一方。但無論如何,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將重塑全球AI產業格局,而英偉達的每一步動向,都可能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的風向標。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財經觀察|從特朗普中東之行看晶片巨頭的夾縫生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