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周舉行發布會,宣布包括降準降息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政策,疊加五一假期消費復甦跡象及中美貿易摩擦緩和預期,為內地與香港市場注入強心劑。專家指出,政策寬鬆、內需回暖與外部環境改善形成「信心修復三角」,推動資金博弈進入新階段。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分析,當前消費復甦、關稅緩和與政策寬鬆形成三重利好共振。郭寒冰比喻其為「信心修復三角」:消費回暖體現經濟內生動力,關稅下調預期降低外部風險,降準降息則直接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出行人數大幅增長,以舊換新政策推動消費數據回升,而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及港股買盤增加,正是三者協同效應的體現。
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稱,降準降息政策由央行行長親自宣布,釋放明確穩市場信號,疊加商務部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內需與外資齊頭並進,進一步強化市場信心。
針對中美關稅談判進展,郭寒冰指出,若貿易摩擦緩和,短期內機電、紡織、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出口成本將顯著下降,但半導體、AI芯片等高端製造領域的技術封鎖仍將持續。她提醒,市場需關注關稅豁免清單、科技合作協議落地進度及人民幣匯率波動等指標。
香港金管局5月已累計注資千億港元以穩定匯率。李大霄指出,外資對中國資產態度出現逆轉,從做空轉為全面買入,疊加美股不確定性增加,中概股回流進一步推高港元需求,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港交所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以來已有120宗新股上市申請正在處理,另有約30家公司計劃A+H股同步上市。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華南區(香港)主管合夥人呂志宏表示,中證監去年推出的五項惠港政策及港交所上市審批流程優化,加速了A股企業赴港上市進程。
對於未來IPO行業趨勢,郭寒冰認為,科技(尤其是硬科技)、消費及綠色經濟將成主力軍。她指出,半導體、AI芯片、量子計算等領域企業正成為港股IPO主力,而綠色經濟相關企業上市周期已被壓縮至6個月,預計年內募資規模將超500億港元。
呂志宏則認為,醫療醫藥及跨界零售品牌或成新增長點。他還提到,科技公司、AI領域,及醫療醫藥板塊具備潛力。此外,過往聚焦零售品牌的公司透過跨界拓展業務範疇並與科技公司合作,亦可能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增長點。
針對市場關注的螞蟻集團計劃拆分海外板塊赴港上市傳聞,李大霄表示,若螞蟻集團成功登陸港股,將極大提升市場吸引力。呂志宏亦提到,作為金融科技龍頭,螞蟻集團上市將刺激相關板塊活躍度,吸引更多新經濟企業赴港布局。
(採訪:倪巍晨、朱燁、章芸菲|編輯:楊楚依、章芸菲|主持:章芸菲|視頻拍攝、製作:鄔茜、羅平)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