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當地時間11日晚上,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出席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中美雙方將盡快敲定相關細節,並將於5月12日發布會談達成的聯合聲明。兩國達成共識,有利於解決關稅戰問題,而美國之所以「由打變談」,筆者認為當中原因,其實是美國根本離不開中國的原料及商品。
在會見傳媒時,何立峰表示在當前形勢下,本次會談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會談富有成效,邁出了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何立峰又指出,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着重要影響。中方願同美方一道,積極落實今年1月17日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本着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坦誠對話、平等協商、管控分歧,深挖合作潛力,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
從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發動關稅戰開始,由不斷加大對中國入口物品關稅,到表示希望與中方談判,再到語調溫和地聲稱「正在與中國談」,以特朗普的性格,若然不是情況不利於自己,根本就不會給予中國喘息空間。筆者認為,「股債匯」三殺局面,直接影響到美國金融穩定是一大因素;另一原因,其實是美國如果沒有中國的原料與商品,實在難以維持正常的社會運轉。
昨日(1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就發文,質疑和中國「脫鈎斷鏈」,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已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關鍵一環」的今天,美方一些政客的這一荒謬言論,無異於「癡人說夢」。事實上,在美國,由浴室的妝刷、指甲刀還有梳子,幾乎所有護理品都可能是中國製造;其他生活品、消費品例如玩具等,很多都是由中國進口。另外,中國掌握着稀土等關鍵礦產供應,美國要把關稅戰打下去,肯定會方方面面影響到美國企業與民眾。
日前,極度反對特朗普政府開打關稅戰的加州州長紐森,在社交媒體發表視頻,直指政府當前關税政策「可能令美國喪失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他批評關税政策導致美國進口受阻,直接影響普通人日常生活,並向特朗普政府發出明確信息:「停止懲罰美國家庭」。筆者認為,紐森說話點出了重點,其一是特朗普的政策,正在令美國在全球失去經濟領導地位,更為重要的是,關稅成本要由美國企業、市民去承擔,特朗普的確在懲罰自己的市民、選民。
中美談判雖然有進展,但不一定會完全順利,可能還有波折,筆者認為,中國始終都抱着「談可以,打奉陪」的原則,在不損害原則、立場以及國家重大利益的前提下與美國談判;美國如果再以霸凌心態面對中國,只怕極難談出結果,最佳做法,是美國先糾正錯誤,撤回不應有的所謂「對等關稅」,與中國在平等、尊重以及互惠的情況下談。中美是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而今時今日,若硬要鬥下去,只怕美國會更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