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職業治療轉介機制擬放寬 中西醫協作成焦點

香港職業治療學會近日就《條例草案》發表意見書。(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報道】政府早前公布《2025年輔助醫療業(修訂)條例草案》,將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等納入「專職醫療業」範疇,並提出允許病人在醫生或中醫師診斷後12個月內,毋須轉介即可直接接受專職治療服務。香港職業治療學會近日就《條例草案》發表意見書。

學會介紹,此舉旨在簡化流程,加快患者獲得治療的速度,尤其針對現行機制下中風、工傷及重症患者同時接受中醫治療時的轉介瓶頸問題。統計顯示,約6至8成中風及工傷康復患者曾結合中醫治療,但需先經西醫轉介才能使用職業治療服務,過程耗時數周甚至數月。

香港職業治療學會會長方少麗指出,修例不僅肯定業界專業性,更有望解決患者「看中醫後仍需西醫轉介」的冗長程序。她強調,目前僅緊急情況(如中風患者跌倒需即時加裝扶手)或社會服務個案可免轉介,盼未來守則進一步放寬,讓治療師更靈活地服務社區。

私人執業治療師巫崇榆以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為例,指出不少家長選擇中醫針灸配合治療,修例後可加速跨專業合作,提升復康效率。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表示,內地中醫院「康復科」普遍採用中醫與職業治療團隊協作模式,技術轉移至香港難度不高。他建議各醫療界別加強術語對接,例如治療師需熟悉中醫診斷用語,以便精準評估患者狀況。案例研究亦顯示,針灸結合職業治療可顯著改善腦麻痺患兒的上肢功能與疼痛問題,證實跨專業合作的科學價值。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補充,修例應容許三種例外情況免轉介:包括依臨床指引確診、12個月內曾獲中醫或西醫診斷,以及緊急社會服務個案。她強調,此舉既可保障患者安全,又能提升治療可及性。

現行職業治療服務涵蓋長者防跌家居改造、中風癌症患者自理訓練、工傷情緒管理及兒童多感官治療等領域,並引入機械臂、遙距診療等科技手段。

政府數據顯示,去年「長者醫療券計劃」中,中醫人數最多,而職業治療師僅880人。業界認為,修例後需推動更多治療師參與社區服務,尤其私人執業者可透過遙距診療支援基層醫療,進一步釋放協作潛力。學會呼籲,政策應兼顧守則彈性與專業規範,讓中西醫協作真正惠及患者。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職業治療轉介機制擬放寬 中西醫協作成焦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