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興銀
今日上午,的士業界舉行請願行動,促請政府立即修訂法例,嚴厲打擊非法白牌車。此事再度引起社會各界對的士業界及網約車問題的關注。
的士業界稱,受非法白牌車影響,的士司機收入大幅下降,高達75%的車主更陷入資產負債困境。因此,的士業界希望政府針對提供白牌車服務的平台及營運者加強執法力度,保障的士業界權益,維護本港交通運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過,現在不少的士司機也都在使用網約平台接單載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的收入,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首先要看到,的士業界自身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影響了香港的士業的競爭力。香港的士行業多年來被詬病的「劏客」、拒載、揀客、坐地起價、兜路等劣行,影響香港作為旅遊城市的聲譽。尤其是部分「黑的」,經常在山頂、中環纜車站及蘭桂坊一帶活動。有熟悉內情的司機更踢爆,有黑幫團夥常年在「劏客」黑點搵食,驅趕非「自己友」的司機,變相加劇了「黑的」劏客的亂象,對的士行業甚至香港整體形象造成難以彌補的負面影響。這一點,相信不論是本地市民還是來港遊客,都深有同感。
的士行業存在害群之馬,「黑的」等「劏客」劣行及服務態度差,自然影響乘客的打車意慾。在此背景下,網約車平台Uber、高德等登陸香港「搶生意」,更因為可以點對點上門接送、服務好等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這也導致香港出現了極其尷尬的情況,那就是的士業界稱網約平台的私家車其實是非法取酬載客,但不少市民支持的卻是網約車平台;的士業界稱白牌車、網約平台等損害的士司機等合法經營者的權益,但因為的士行業存在的亂象,導致部分市民情願光顧網約車,也不太願意再坐正規的士。
如何解決這個尷尬的情況?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的士業界要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序放開網約車是大勢所趨,但作為法治社會,網約車及網約平台亦要進行規管。
針對的士行業的亂象,政府不同部門一直竭力打擊「黑的」,先後就的士司機相關罪行實施兩級制罰則,以及引入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度,以加強阻嚇力。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自去年9月生效,截至今年3月9日,共有66名的士司機被記分,涉及的罪行包括濫收車資、拒載、兜路等,目前沒有的士司機被記15分或以上而須被取消駕駛的士資格。對比的士日均客量,記分個案不算多,而從市民和旅客的角度來看,「黑的」劏客「一宗都嫌多」。
此外,為提升的士服務質素,運輸署早前透過發出的士車隊牌照,從多方面規管的士車隊。距離5個的士車隊須於7月前投入運作僅餘兩個月,暫時只有兩個的士車隊投入試運。點新聞記者早前實測發現,由於現在參與試運的的士數量並不多,通過平台預約的士難度較大。同時,不少乘客擔心,如果每個的士車隊都需要下載他們的APP才可以預約的士服務,變相給乘客帶來不便。不過,好消息已經傳來,特區政府正籌備為的士車隊設立統一網約平台,方便市民預約,並於年內公布網約車平台規管詳情。
針對的士行業存在的亂象,政府會修例規定的士在車廂內安裝攝錄系統、行車記錄儀,以及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提供電子支付方式,以期改善乘客的出行體驗。相信的士行業的亂象少了、服務態度好了之後,依然會有不少乘客選擇的士出行。
針對規管網約車方面,首先,對於使用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召喚或預約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政府保持開放態度,但相關平台必須確保所提供的載客服務合乎法規,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及利益。當局早前已就網約平台監管向公眾解釋立場,現時運輸署正進行需求研究,目標是在今年內就規管網約車平台、合規服務的車輛和司機的相關牌證要求等訂定立法建議。
筆者認為,不論如何規管網約車,要以市民的利益為依歸,首要考慮保障市民乘客的權益。在此基礎上,再去探討如何平衡網約車與的士業界的利益,令雙方良性競爭,互利共贏,最終造福需要點對點交通服務的乘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