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逾半港人過重或肥胖 衞生署籲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

衞生署舉辦我好「叻」社區健康推廣計劃嘉許典禮。(政府新聞處)

【點新聞報道】衞生署今日(7日)舉辦我好「叻」社區健康推廣計劃嘉許典禮,表揚逾70間協作機構積極響應計劃,合力宣揚和灌輸健康飲食、恒常運動、預防肥胖的訊息。

徐樂堅表示,肥胖是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政府新聞處)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全球多項研究顯示,肥胖程度增加,死亡率亦隨之遞升。肥胖是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心臟病、中風、二型糖尿病、某些癌症、肌肉骨骼疾病及睡眠窒息症。導致肥胖的主因,是人體攝取的熱量多過消耗,保持適中的體重,實踐健康飲食、多做體能活動和減少久坐的時間,可有效減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根據衞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超重和肥胖的普遍率從2014至2015年的50%增加到2020至2022年的54.6%。在香港,成年人的體重指數介乎23至25以下屬超重,而體重指數達25或以上則屬肥胖。此外,本港15至84歲人士缺鐵普遍率約為5.7%,而育齡婦女(即15至49歲)則高達17.5%。缺鐵可能因鐵攝取不足或流失過多(例如女性在月經期間)導致。持續缺鐵會引致缺鐵性貧血,增加妊娠早期婦女早產、嬰兒死亡或出生時體重過輕的風險。育齡婦女應特別留意並進食含豐富鐵質的食物,以確保攝取充足鐵質。

衞生署的調查亦發現,97%的15歲或以上人士水果及蔬菜攝取量不足。(資料圖片)

衞生署2023年度健康行為調查亦發現,香港市民普遍存在一些不健康但可改變的生活習慣。97%的15歲或以上人士水果及蔬菜攝取量不足,每日食用少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400克或最少五份蔬果。此外,14.8%的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量未達世衞的建議,即每星期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

相關閱讀:

衞生署公布學生健康服務周年報告 近視超重等輕微下降

逾半港人過重或肥胖 衞生署籲多做運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逾半港人過重或肥胖 衞生署籲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