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一個在腔體外呼吸的豬肺和一顆在容器中過濾血液的豬腎臟,在約25度的亞常溫環境下過了6小時依然保持着鮮活功能,這畫面並非來自科幻電影,而是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正在實時演示的「器官修復再生系統」。

「我們自主研發的儀器,可以為離體器官創造接近生理狀態的環境,最大程度確保離體器官常溫攜氧保存不損傷,以『最鮮活』的狀態進行移植,大大降低術後缺血損傷等併發症的發生概率。」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昊任表示,該儀器甚至可以對一些原本不可移植或質量較差的器官在體外進行修復,讓這些「邊緣器官」得到充分利用,大幅提高捐獻器官利用率,有效緩解器官短缺難題。

在展廳另一側,工作人員在電腦屏幕上選定肺部穿刺位置後,真健康研發的「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自動規劃好路徑,精準將機械臂移動到醫學假人的身體相應位置,此時再由醫生手動將穿刺針刺入假人,過去傳統穿刺手術最難的環節便完成了。在現場有記者體驗了手動操作穿刺針,發現機械臂精準固定穿刺位置後,即便是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外行人也能成功一次將針插入。「與常規CT引導方式相比,該產品可以顯著提高成人肺及腹部實體器官穿刺手術的一次到位率,減少進針次數和CT掃描次數」。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李冀釗介紹,目前該產品已在近70家醫院開展臨床應用,實施手術近4000例,成功率100%,得到臨床醫生的高度認可。
記者了解到,這家由澳門企業家創辦的「澳人澳企」位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控制為核心技術,專注於軟組織穿刺診療、器官修復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批「上市後備企業」、潛力獨角獸企業。其澳門子公司(中國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被澳門特區政府認證為「潛力型科技企業」。
(點新聞記者帥誠、黃寶儀 珠海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