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本港首季GDP穩健 未來要轉危為機

文/陳術

在關稅戰陰霾下,各界都十分關心經濟走向,國家如何應對關稅戰,香港又該如何自處。特區政府本周將會公布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GDP)的預估數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27日)透露,受惠於一連串主題式盛事和大型國際會議,今年首季訪港旅客人次有所上升,有助服務輸出、零售和餐飲等,預料首季GDP預估數字會有穩定表現。香港是外向型經濟,無可避免會受到關稅戰影響,但筆者認為有危就有機,香港同時可以把自由港的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吸引外地、內地投資及消費,在不利環境中發揮有利因素,繼續助力經濟發展。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提到幾組數字,包括今年首季訪港旅客人次增加9%,達1,220萬人次;今年第一季商品出口貨值按年增長亦有所加快,輸往多個主要市場的出口,包括內地和東盟,均錄得強勁升幅;以及輸往美國的出口亦錄得溫和上升。展望未來,陳茂波指出美國的霸凌行徑及單邊主義,仍將困擾全球經濟前景,特區政府已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協助企業應對當前挑戰,並全力加速推動科技創新及以此賦能傳統產業轉型,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以上數字,部分在新一季肯定有變化,例如之前輸往美國的出口錄得溫和上升,但在關稅戰影響下,出口美國數字必有影響,甚至是頗大影響,但慶幸的是,香港在過去幾年,出口美國的佔比已經逐漸減少,而出口到東盟國家的佔比則有增長,這亦反映香港在這方面與國家步伐一致,積極尋找美國以外的替代市場。

面對美國濫施關稅,國家以至香港要謹慎應對,但不宜盲目悲觀,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指出,香港不一定受負面影響,內地留學生選擇來港升學的人數將進一步增加,與此同時,內地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但香港仍採取零關稅,或吸引內地消費者來港購買美國貨,如牛肉、高端食品等,「零售個人消費將有推動,可能兩三個月內見到由負增長轉為雙位數正增長。」

對於應對關稅戰的策略,莊太量則認為可扮演「中間人角色」,利用自身關稅優勢吸引更多購物旅客,指出整體而言,香港在貿易戰下將是機多過危。筆者認為,自由港地位、中間人角色,正正是香港的強項所在,之前美國發動關稅戰時,坊間就在討論香港應否反制美國,特區政府則堅持香港要維持零關稅、自由港地位,在這定位下,除了保持香港既有優勢,另外一層重要意義,在於香港在全球經貿不穩的情況下,可以繼續招徠四方客。

不過,單靠自由港地位,仍未必能夠完全彌補美國市場的缺口或不穩定,當前特區政府要加大力度,與企業包括中小企,更積極開拓「一帶一路」例如東盟、中亞市場;另一方面,則要留意本港中小企的壓力,適時再推出支援措施,協助它們度過難關。

最後,國家是香港最大的支持,如何積極服務內地企業「走出去」,將海外企業「引進來」,也是值得思考的課題。最近,特首李家超到淅江一帶考察,包括到「六小龍」取經,不少浙江企業均表達了到香港發展的興趣和意願。事實上,香港的獨特地位,能在關稅戰中突圍而出,也能利用自己金融、貿易中心等優勢,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擺脫美國貿易針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本港首季GDP穩健 未來要轉危為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